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篇


来源:宁德市疾控中心、文明清远 发布时间:2021-07-08 10:30:26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10713103158.jpg

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可见,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将其内化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应有的状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微信图片_20210713103203.jpg


  文明,凝聚着多重含义

  文明是个多义词,拥有多重含义。从国家层面来讲,文明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唯物史观对文明的根本定义。马克思说:“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说:“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在他们看来,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熟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从社会层面来讲,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在中国,“文明”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该书中多次出现“天下文明”等描述。唐人孔颖达注解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其意指社会文教昌达、文德彰显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风淳朴、风调雨顺的和谐景象。

  从人的层面来讲,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尚书·舜典》称赞舜“浚哲文明”,就是指他非常谦恭,品德高尚,很受人爱戴的意思;《礼记·乐记》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文明是谦恭有礼,是内在的德行开放出来的一枝鲜花。西方的“文明”一词包含有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所以,文明有人的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文明与文化是紧密相连但有区别的概念。

  在国家层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具有以文德化育之意,是教化的意思,这是文明所不具备的。现代的文化则是人们创造的文艺产品及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而文明则是指国家的所有财富,等同于国家这个文明体本身。同时,文明更侧重于指称社会的进步状态,是国家发展的灵魂,与文化明显不同。在个人层面,文化指人们拥有的知识,文明则是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有文化不等同于有教养,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微信图片_20210713103208.jpg


  文明,国民必备的素质

  历史经验反复表明,文明虽然是国家的软实力,但是它的建成,则需要有国民的硬素质。我国经济社会要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必须从改善每个人的修养做起,使国民成为文明的人。文明的人是进取的人,干事创业是其奋斗目标。文明的人不会只琢磨人不琢磨事,而是努力做好工作,创造良好的业绩;文明的人不会只说空话不办实事,而是用更高的效率帮助别人办好事。文明的人是自律的人,遵守规则是其做人的原则。文明的人不愿意为了抢时间闯红灯,不愿为了降低成本而污染食品、水和空气,不愿为了私利动用自己的关系,不愿破坏公平原则玩弄阴谋诡计。文明的人是守礼的人,文明礼仪是其风格气质。文明的人不会因为生气而与人大吵大闹,不会因为有靠山就颐指气使,不会冷漠讥笑别人的失意。


  微信图片_20210713103213.jpg




  来源:宁德市疾控中心、文明清远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