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 促进“过紧日子”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市审计局在审计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的安排使用情况,坚决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挥霍财政资金等问题。
一、摸清审计范围,找准“三公”经费审计重点
2022年上半年以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将市财政部门以及各级预算单位、各镇乡纳入“三公”经费审计对象,抽查了106个预算部门,并明确以下内容为“三公”经费审计重点:一是相关政策规定执行情况。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厉行节约若干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和《关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的意见》出台后的实际执行情况。二是“三公”经费的真实性。通过关注核算口径和核查票据的真实性,发现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将部分“三公”经费支出隐藏在其他科目里、人为挤占项目资金、降低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使用虚假不合规发票进行报销等情况。三是“三公”经费的合规性。首先,关注公务接待费用是否办理公务接待申请,接待事由是否清楚,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接待费用是否超标准;再者,关注公务用车配置的数量、规格和价格等指标是否超标,采购公务车是否经政府采购,车辆维修及耗费与实际行驶里程是否具有关联性。四是“三公”经费的效率性。重点审查“三公”经费支出的必要性,是否为本单位或部门开展工作业务所必需,公务车运行费用是否超标准、超范围列支,避免公务用车出现闲置浪费的情况。
二、依法开展审计,深挖铺张浪费问题
将“三公”经费监督寓于常规审计工作当中,着眼中央八项规定及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紧盯“三公”经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费用核算情况和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加强对各类审计证据的综合分析,揭示普遍性问题,挖掘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在2022年上半年开展的5个审计项目中,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0个,涉及25个部门单位,部分被审计单位存在未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无预算支出公务用车运维费、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不规范、无公函或“一函多餐”开展公务接待等问题。针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被审计单位,提出了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相关规定、加强公务用车日常使用管理、规范“三公”经费核算等合理化审计建议。
三、跟踪整改落实,督促被审计单位厉行节约
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开支瞒报、改头换面、混淆科目等问题,认真履行跟踪督促整改责任,实行主审负责制,并对审计指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整改挂销号动态管理,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并按要求书面报告整改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堵塞“三公”经费支出中的漏洞,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将“过紧日子”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撰稿人:李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