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打造审计“三高地” 护航“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意义深远。
“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各部门单位工作紧密联系。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审计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将“百千万工程”重大资金和重点项目作为重点监督对象,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努力打造审计“三高地”,护航“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审计工作站位“高地”
市审计局深刻认识审计在“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审计工作的重要部署,统筹审计力量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登“高”望远助力“百千万工程”。2023年组织实施了镇(乡)政府财政预决算审计、镇(乡)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镇(乡)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公共投资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强化对相关财政资金和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揭露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的不正之风和风险隐患,督促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同时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融入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村集体和项目情况开展延伸调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打造审计工作质量“高地”
市审计局在“百千万工程”审计中践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理念。一是加强涉农资金监督,消除资金安全隐患。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进程中,财政涉农资金的投入状况、管理水平及使用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地落实,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市审计局以涉农资金的拨付情况作为着手点,检查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资金拨付是否合规、及时。以涉农资金的支出情况作为重要主线,结合大额涉农项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检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着力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市审计局通过对涉农单位、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较全面地揭露被审计单位的涉农资金分配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以及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增强相关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防微杜渐,帮助涉农单位、乡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三是抓好资源环境审计,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市审计局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重点关注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领导干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杜绝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现象发生。四是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形成监督合力。市审计局着力加强审计与各部门单位的协作,为保证“百千万工程”审计“准而快”,市审计局在人员配合、成果共享和结果运用等方面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的协作配合,充分借助各单位专业、资源优势,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及早发现疑点,助推解决“百千万工程”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三、打造审计成果运用“高地”
审计成果体现审计作为,审计作为彰显审计价值。市审计局聚力加强审计成果的巩固运用,注重提炼共性特性,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总结提炼“百千万工程”审计成果,提高因地而审的能力,同时加强“百千万工程”审计项目的过程管控,确保审计涉及的内容审清、审深、审透,做到政治效果、业务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注重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加大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力度,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对于“百千万工程”方面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市审计局每年至少一次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府办开展审计整改专项督查,对整改责任部门未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实地督导,并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是我市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广大群众的利益和福祉。市审计局坚守“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审计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努力当好“百千万工程”推进的“监理员”,切实发挥审计在推动“百千万工程”战略落实落地的积极作用,以高质量审计护航连州市“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撰稿人:朱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