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州“菜篮子和粮仓”,西岸镇近年依托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努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通过数年探索,西岸的现代农业体现出示范带动强、产业规模化等特点,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有提升、效率大提高、助农增收快。
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振兴
为贯彻落实连州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西岸镇强化现代农业要素保障,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一是在河田村建成2000亩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冲口、东江、石兰等村委会建成多个现代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创造长期就业机会近100个,采摘期创造就业机会400多个。二是依托国家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西岸镇冲口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包括犁耙田、播种、育苗、插秧、收割、烘干等一条龙服务的“西岸模式”农事服务,推动农机共享,全镇机械化水平达到80%,有效缓解了土地整合后农民最紧缺的生产技术问题。三是在农业经营模式上,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实行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并开展科技培训,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展示厅、分拣大棚、冷藏保鲜库、运输车等形成农产品产销社会服务系统,助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作为广东省数字乡村试点镇,西岸镇紧扣数字化、智慧化农业,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通过冲口合作社的智慧农业示范带动,引领区域乡村产业做大做强;搭建西岸镇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汇聚起全镇各细分领域信息化的建设成果和资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迈进。
二、气象、土壤实时监测,将信息数据融入农事管理
冲口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在连片千亩的种植基地上安装自动灌溉设施,高清摄像头、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虫情监测器等现代化设备,让这个小山村里的农田“科技范”十足。自动喷灌设施用起来方便省力,分步喷淋,1次20亩地,1个人半天可以操作300亩地,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基地的气象、土壤监测站、虫情监测器则围绕种植环境情况,对病虫状况、空气温湿度照度、雨量等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以此提供精准农事服务方案,如气象告警、病虫害预警等。依据系统提供方案对土壤等环境进行调整,对症施策,高效地管理土地,从而保障农作物质量。
三、作物生产全程监控,将智慧科技融入农业生产
基地产出的农作物,从播种、施肥、采摘全程在系统监控之下,实现了农产品的可溯源,基地以农作物监测数据为基础,生成农作物溯源,能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直观展示给消费者。
除此以外,该合作社还用无人机植保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施肥,传统人工施肥方式难免有人工误差,一亩田计划施30斤肥,可能有些地块放到80斤肥,有些放到10斤,现在用无人机肥料撒施均匀,用量精准,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因施肥均匀精准,保证了养分供应充足,农作物产量也能得到提升。目前,西岸镇冲口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七村黄花坪村华创种养专业合作社共有农用无人机23台,为各地农户提供喷药施肥的农事服务,服务范围已扩散到整个三连一阳地区,农事服务面积超过2万亩,帮助周边农户实现精准、高效喷药施肥,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种植效益。
今后,西岸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智慧化、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推进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