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882007320269M/2025-00170 分类:
发布机构: 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5-07-29
名称: 连州市星子镇:深耕产业融合发展沃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7-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连州市星子镇:深耕产业融合发展沃土,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发布日期:2025-07-29  浏览次数:-

星子镇坐落于广东省连州市北部,作为典型的农业大镇,下辖21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约6.9万。这里土地广袤、气候温润,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却也曾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乏力的发展瓶颈。近年来,星子镇牢牢把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机遇,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对口帮扶下,立足本地丰富的土地、生态、产业资源,以创新为笔、以融合为墨,精心绘制出“烟稻轮作稳粮增收、梨旅融合激活经济、农光互补绿色发展”的产业融合新画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美好愿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推行“烟稻轮作”模式,奏响稳粮增收“双重奏”

星子镇将“烟稻轮作”作为破解“粮经矛盾”的关键抓手,通过科学衔接、资源共享、链条延伸,让一亩土地产生两季效益,既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一)科学衔接,让土地“不歇脚”多产粮。星子镇的烟农们摸索出一套“时间精准卡位、肥力循环利用”的种植智慧:每年上半年,烟田郁郁葱葱,烤烟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待烟叶采收完毕,不等土地“喘口气”,晚稻秧苗便迅速“接力”,无缝植入烟田。这种水旱轮作的模式,不仅让烟田残留的肥力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化肥用量近20%,还能有效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使晚稻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以上。数据最有说服力,采用该模式后,晚稻亩均增产超10%,2024年全镇推广轮作面积达4969亩,相当于多收获近500亩稻田的粮食,真正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粮食”。

(二)设施共享,让资源“转起来”降成本。为了让“烟稻轮作”高效运转,星子镇下足了“资源整合”功夫。过去,烤烟育苗大棚在烟叶种植期结束后便闲置大半年,如今却成了水稻育秧的“黄金车间”,利用大棚恒温保湿的优势培育水稻秧苗,不仅育苗周期缩短7-8天,还能有效规避露天育秧受天气影响的风险,每亩育秧成本降低10元。同时,烟叶专业合作社统一调配农业机械,让翻耕培土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在烤烟种植和水稻生产中“一机多用”,春季为烟田翻土起垄,秋季为稻田深耕播种;无人机既能为烤烟喷施农药,又能为水稻防治病虫害,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三)链条延伸,让好米“走出去”卖好价。星子镇深知,只有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才能让“烟后稻”卖出好价钱。镇里引导各村合作社“抱团聚力”,与多家农业企业签订长期订单,打造“星子烟后稻”优质品牌。这些稻谷颗粒饱满、口感香软,通过工会采购、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等渠道走进千家万户,2024年轮作区稻谷销售溢价达15%。

二、以“梨”为媒促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星子镇潭岭地区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孕育出的水晶梨以皮薄肉嫩、清甜多汁闻名遐迩。镇里以水晶梨产业为核心,巧做“农业+文旅+电商”文章,让一颗小梨子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一)订单模式,让散户“抱团闯”稳增收。过去,潭岭地区的水晶梨种植多为散户经营,面临“议价能力弱、销售渠道窄”的难题,尤其是老年果农,体力有限、不懂销路,常因采摘不及时导致果实烂在枝头。星子镇创新推出“村党总支+经联社+果农”的订单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将零散的果园整合起来,统一对接连州水晶梨协会,再由协会与超市、电商平台签订大额订单。对于老年果农的产品,协会实行“优先收购、保底定价”,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2024年,潭岭水晶梨总销量突破322万斤,产值达8000万元,其中散户增收占比达40%,不少老人靠着种梨实现了“老有所获”。

(二)节庆引流,让田园“变景点”聚人气。“春天赏梨花如雪,夏天摘甜梨如蜜”,这是星子镇打造的农旅名片。每年春季,潭岭漫山遍野的梨花绽放,宛如冰雪覆盖的童话世界;夏季,沉甸甸的水晶梨挂满枝头,果香四溢。通过顺势举办“水晶梨采摘节”“梨花观赏节”,吸引了大批来自珠三角的游客。游客们在果园里亲手采摘新鲜梨子,在农家乐品尝柴火鸡、潭岭水库鱼等农家菜,在民宿里枕着蛙鸣入眠。2023年夏季的采摘节,仅一个月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增收200余万元,曾经的“美丽庭院”如今成了实打实的“致富庭院”。

(三)青春赋能,让好梨“成网红”拓市场。为了让潭岭水晶梨“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星子镇积极引入“青春力量”。镇政府联合高校开展“直播助农进校园”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果园,用镜头记录梨子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发动本地青年成为“新农人主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田头直播,手把手教网友辨别梨子品质、讲解食用方法。与“山幺妹”电商企业合作的一场直播中,单场销售额就突破10万元,卖出超100单。一系列新媒体宣传让“潭岭水晶梨”的知名度节节攀升,相关话题点击量超10万+,这个藏在深山里的美味,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农产品”。

三、探索“农光互补”模式,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星子镇境内有大片石漠化荒山,过去因土壤贫瘠、灌溉困难,长期闲置。如今,这里架起了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板下种植着郁郁葱葱的中药材,“板上发电、板下耕种”的“农光互补”模式,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一)荒地再生,让光伏与农业“双丰收”。作为全省最大的单体农光互补项目,广州发展连州星子200MW光伏电站在星子镇6000亩石漠化荒山上“安家落户”。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像一片“蓝色海洋”,每年可发电2.1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星子力量”。更巧妙的是,光伏板遮挡了部分阳光,为耐阴作物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镇里因地制宜种植玉竹、黄精等中药材,让闲置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2024年,玉竹种植区亩均农业收益超3000元,土地利用率较之前提升200%,真正做到了“一块土地两份产出”。

(二)科技助力,让农产品“变精品”提价值。为了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星子镇与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玉竹产学研基地,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从种植技术到产品研发全程指导。如今,基地不仅培育出高品质的玉竹品种,还开发出玉竹茶、玉竹精粉等深加工产品,让原本按斤卖的中药材,摇身一变成为按克卖的“健康精品”,产品附加值提升5-10倍,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村企联动,让群众“稳就业”享红利。“农光互补”项目的落地,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电站运营方优先聘用周边村民,提供光伏板运维、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等岗位150个,其中低收入村民占比达40%。村民们既能在电站务工拿工资,又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167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年均“租金+务工收入”达2万元。项目还配套修建了19条乡村道路,改善了荒山的交通条件,同时复耕土地数十亩,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希望田野”,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重提升。

四、融合发展的“星子密码”

星子镇的三大产业融合模式,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找准了“资源整合、主体协同、绿色导向”的发展密码。

(一)空间融合,让资源效益“最大化”。无论是“烟稻轮作”的时间衔接、“农光互补”的立体利用,还是“梨旅融合”的场景拓展,本质上都是对土地、空间资源的高效盘活。通过打破产业边界,让一亩土地、一片山林产生“1+1>2”的复合效益,为有限的农村资源赋予了无限的发展可能。

(二)主体协同,让发展合力“聚起来”。政府搭建平台、企业注入资本技术、合作社组织农户、高校提供智力支持……星子镇构建起“村企民”利益共同体,让各方在产业融合中找准定位、各展所长。尤其是“村党总支+经联社+农户”的模式,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又保障了农民的参与权和收益权,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三)绿色导向,让发展底色“亮起来”。从烟稻轮作减少化肥使用,到农光互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再到梨旅融合守护生态美景,星子镇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产业融合全过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五、绘就融合发展“新蓝图”

面向未来,星子镇将持续深化产业融合,朝着更高目标迈进,让“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更加丰硕。

(一)升级“烟稻轮作”,向“万元亩”冲刺。规划2025-2030年建设万亩“烟稻轮作”高标准示范区,推广“烟-稻-鱼”生态种养模式至1000亩,实现“一水三收”。新建15座新能源烤房,覆盖全镇烘烤需求;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选育“粤禾丝苗”等适配品种,力争让稻烟亩产值突破万元。同时探索“烟豆轮作”模式,进一步丰富种植结构,让土地效益再上新台阶。

(二)延伸梨产业链,向“亿元目标”奋进。引进水晶梨深加工企业,建设集清洗、保鲜、加工于一体的深加工中心,开发梨膏、果酒、梨干等系列产品,提升附加值。加速潭岭天湖4A景区创建,规划建设梨园观光小火车、悬崖观景平台、星空露营地等特色项目,打造“春赏梨花、夏摘梨、秋观湖、冬品宴”的全季旅游模式,力争2030年潭岭地区“农文旅”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

(三)壮大“农光互补”,向“绿色体系”拓展。推动“光伏+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至3000亩,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东红村建设玉竹加工园智能微电网,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到2026年,力争全镇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40%,让绿色成为星子镇最鲜明的发展底色。

(四)强化品牌建设,向“大湾区”深耕。加快“星子玉竹”“潭岭水晶梨”地理标志认证,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包装规范。构建“线上电商平台+线下粤港澳大湾区专营店”的双渠道销售体系,在广州、深圳等城市设立星子农产品展销中心,通过举办品鉴会、推介会等活动,让星子特色农产品走进更多家庭,实现溢价销售、品牌增值。

从“烟稻轮作”的田垄到“梨旅融合”的果园,从“农光互补”的荒山到充满活力的乡村,星子镇以产业融合为笔,在“百千万工程”的画卷上描绘出动人的乡村振兴图景。未来,星子镇将继续深耕特色产业,创新融合模式,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盼头、农村更有看头,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多“星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