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工作事关一年农业收成。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连州市春耕情况,连州调查队深入调查点了解春耕情况,同时走访农资商店和农业等相关部门了解农资价格和供应情况,及影响春耕的相关政策因素。调查显示:连州春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农资价格上涨,推高春耕成本。
一、近三年春耕时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运行情况
据连州调查队价格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春耕时节,连州市农资价格总指数均呈上涨趋势。2016年一季度价格累计上涨6.1%,2017年一季度价格累计上涨4.0%,2018年2月份价格累计上涨3.3%。其中,对春耕影响较大的化学肥料2016年一季度价格累计上涨6.6%,2017年一季度价格累计上涨7.5%,2018年2月份价格累计上涨8.4%;化学农药2016年一季度价格累计上涨1.9%,2017年一季度累计价格上涨3.0%,2018年2月份价格累计上涨2.4%,走势均与总指数运行趋势吻合。
二、春耕种植现状
1.农作物种植意向小幅上涨。连州调查队对6个农作物面积抽样调查点的60户农户进行的种植意向调查显示,除玉米种植意向42.3亩,较上年45.3亩下降3亩之外,其他种植意向均小幅上涨。其中早稻种植意向由去年的34.48亩增加到39.6亩、薯类种植意向由去年的22.6亩增加到24.6亩、花生种植意向由去年的9.2亩地增加到10.1亩、蔬菜(含菜用瓜)种植意向由去年的64.52亩增加到66.16亩。
2.农户购买农资的便捷度大为提高。调查显示,普通农户自己储备农资较少,大多数都是临近春耕才到附近购销点购买农资。大部分农户反映,现在交通便利,大大提高了农户购买农资的便捷度。农作物调查点西岸村农户吴全芬说:“只要十几分钟的路程就能到村的供销社或者镇上的农资店购买到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这些农资一般在下田前半个月购买都不成问题”。
3.七成农户通过渠道实施农业灌溉。农作物抽样调查点的受访对象中,71.43%利用渠道灌溉,40.48%利用水库进行灌溉,14.29%利用地下井进行灌溉,23.81%靠雨水灌溉。从调查结果看,七成有余调查户利用渠道实施灌溉,是农户种植灌溉的主要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
1.农资价格高处运行。目前连州地区无论市区还是乡镇,甚至一些较大的自然村都有农资销售点,农资供应相对充足。但是农资价格正随着物价上涨而水涨船高,据连州调查队价格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2月份,化肥同比价格上涨2.7%,其中尿素同比价格上涨15%,挪威复合肥同比价格上涨10%;农药同比价格上涨3.4%,其中杀虫剂和除草剂涨幅较为明显,分别上涨4.7%和6.1%;农用种子同比价格上涨3.1%,其中水稻种子同比价格上涨2.8%,蔬菜种子同比价格上涨35%。从价格调查数据和走访农户情况来看,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推高种植成本。
2.农业科学技术有待提升。目前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连州属于欠发达地区,农户认为现代化设备使用率较低,加上购买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备耗资较大,同时由于文化水平受限,对先进设备缺乏了解,因此觉得没有刚性需求,仍然钟情于传统的耕种方式;另一方面是农技人才缺乏,农村地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难以吸引农业技术人才安心扎根于农村。
3.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资金短缺,水利设施建设与修缮受阻。调查过程中超八成的村民认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二是缺乏管理和维护。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很多水利工程在完成兴建后就处于无人管理的一种状态。水利设施是种植灌溉的关键,基础设施不完善将成为农户种植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4.劳动力素质良莠不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连州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良莠不齐,实际留守人员以妇女、老幼居多。在劳动力平均年龄方面,根据连州市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农户中平均年龄最大的是丰阳村57岁,最小的是井塘村45岁,受访对象中普遍为小学、初中学历。这些留守群体生产能力不高,文化水平受限,对现代化农业生产认识不足,不具备新型农业技术和机械操作能力。
四、建议与对策
1.完善惠农助农政策。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应种植补贴制度,一方面减轻农户种植成本,一方面鼓励更多农户发展种植业;其次金融部门应进一步强化落实惠农贷款政策,结合种植业的资金投入特点,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真正做到政策惠农、金融助农。最后通过成立品牌、原产地保护等手段加强宣传,开展农产品展览会招商引资。效仿“温氏企业养殖”模式,签订协议,先预支种子、化肥、农药进行种植,待收获后将蔬菜销售给协议商。一来缓解了种植户资金周转压力,二来解决了种植户盲目生产和销售渠道的问题。
2.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第一在政策上向农业技术人才倾斜,吸引优秀的农业科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鼓励本地区年轻人回乡种植创业。第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生产投入体系,加大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技推广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技下乡,提高农民种植机械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宣传,提高意识。通过相关政策宣传,强化农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提高村民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意识;二是政府部门调配相应资金支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加强监督,严惩人为蓄意损坏基础设施的行为。
4.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农业科技部门加强种植知识培训,提高种植户基本种植技能。做到农民有需求政府则有援助,提倡送技术下乡。加大针对普遍种植问题解决办法的宣传,便于解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枯枝、苗腐、虫害等疑难杂症;其次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积极的促农政策,支持和吸引有文化基础的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5.完善价格机制,为连州农产品撑起保护伞。一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取消不合理的中间收费,降低流通成本。相关部门应通过调查分析农产品价格结构和农民生产成本,并采取措施减轻产销各环节的成本压力,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哄抬物价的行为;二是健全农产品种植保险机制,鼓励、支持农户投保,建立补救助机制。通过选择主要大型生产基地和品种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根据试点经验为相应规模的基地、品种确定匹配的保险险种和投保金额,降低农产品种植因灾受损和市场价格动荡带来的风险,保障农户利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