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琼斯 汤立斌
一套顶层设计、数个制度文件、系列政策规划、多项改革思路……6月18日开幕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多个金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发声,释放多重信号,勾勒出创新与开放的金融新图景。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央顶层设计安排与金融管理部门新政面世,划定时间表,提供方法论,释放出增强金融竞争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强信号。
6月18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宣布,已于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文件提出,经过五至十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措施聚焦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能级、金融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
央行将以8项举措,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逐一介绍: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发展自贸离岸债,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会同中国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八箭齐发,既关乎金融市场开放,又助力跨境贸易发展,还涉及金融基础设施和政策工具的创新。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剧透”,将会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随后,方案正式出炉,提出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做实“五篇大文章”、扩大制度型开放、提高监管水平等五方面内容。
——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的政策举措“亮相”。新的政策组合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6”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当天下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上交所就同步制订的两项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还发布了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的公告,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在论坛上,证监会、民政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揭牌仪式。据悉,中国资本市场学会定位于打造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高端智库平台,围绕资本市场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交流和宣传。
——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管理部门将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彰显拥抱全球化、构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格局的积极姿态。
“放眼未来,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扩大金融开放势在必行。”李云泽提出,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下一步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向着“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总体方向,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论坛上介绍,在“更加便利”方面,将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持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聚焦“更加开放”,推动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进外债管理改革,深化外汇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
国家外汇局随后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4项投资端政策、2项融资端政策、3项支付便利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经营主体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
“618”期间,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持续多日,消费者对于以旧换新的热情不减。然而,社交媒体也出现一些关于部分地区暂时无法申领“国补”的讨论。针对相关热点话题,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5月底以来,关于重庆、江苏、湖北等地“国补”暂时无法领取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
记者查阅云闪付App重庆消费品以旧换新页面,一则公告提及绿色智能家电、家装厨卫“焕新”27个小类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
近日在登录淘宝的国补专区时,记者也看到,江苏省的页面曾出现“江苏国补活动升级中,升级期间您将无法领取”的提示。京东国补专区湖北省的页面也曾出现“湖北智能家居国补活动升级中”等提醒。
正是基于这些表述,部分网友开始猜测,一些地方“国补”是否就此停止?
通过采访多地相关负责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记者了解到,所谓取消“国补”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记者联系江苏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获悉,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未暂停。江苏此前发布的相关通知明确了“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实行限额管理、资格调控”的规定,即“国补”实行限额管理。
重庆市商务委5月下旬在其官网“公开信箱”栏目里回复表示,全市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市民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第一阶段补贴资金即将使用完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起草第二阶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湖北省商务厅明确答复记者称,湖北国补活动贯穿2025年全年,持续到12月31日。“目前家电和数码3C类产品国补资格券每日限量发放,先到先得。”湖北省商务厅流通处工作人员董伟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少部分地区阶段性地完善了“国补”政策实施节奏,实际上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将持续全年,消费者每月每周都有参与申领“国补”的机会。最近一些企业、平台和自媒体借机炒作,搞饥饿营销,营造恐慌情绪,消费者要特别注意辨别。实际上,除上述少数地区外,大多数省份国补优惠活动也在正常推进。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国家层面部署推进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何各地执行落地后,“国补”使用情况不尽相同?
记者通过调研发现,在国家确定补贴规则“大框架”的基础上,各地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确定国补落地的“小细节”,如具体如何申领使用补贴等。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代欣认为,少数地区政策实施进度较快,跟当地消费结构和消费者积极性有关。“这也说明市场对‘国补’的需求旺盛,政策激发了消费活力。”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又“扩围”,不仅增加了手机、平板、洗碗机等新品类,安排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也翻了一番,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至今年的3000亿元。

2025年3月6日,学生在山东省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开展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中选购手机。(张鹰 摄)
这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再加上地方按比例配套和自行安排的资金,共同构成了“国补”的资金来源。
记者了解到,这3000亿元是“切块”分配到地方的。在分配时,会综合各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及资金执行情况等因素,资金分配向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成效较好的地区适度倾斜。
今年中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总规模是3000亿元,这个额度是确定的。为了让地方合理有序可持续地使用中央资金,在下达流程上,今年的3000亿元中央资金按批次下达。
记者从有关部委了解到,今年1月和4月已分别下达两批共计1620亿元中央资金,支持地方做好一、二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后续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同时地方也将相应配套和自行安排足够的地方资金,“国补”还将继续惠及广大消费者。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的相关链条长、环节多。在6月初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访谈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丁琳在介绍扩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中提及,将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达。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多地积极优化完善政策流程,着力减轻参与企业垫付补贴资金的压力,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多位专家学者表示,自去年实施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发力点。
在湖北,截至6月11日,今年全省3C数码、家电、厨卫、电动自行车等以旧换新产品总销售量3358.15万台,累计带动销售总额414.83亿元;在辽宁,全省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消费者已达200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过150亿元……从各地落地情况来看,政策进展积极、效应持续显现。

2025年5月3日,消费者在山东省青州市举办的汽车·房产家居文化节上选购家电产品。(王继林 摄)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
“从各地实践来看,政策不仅直接带动相关消费品销售额显著提升,还积极推动相关消费品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链转型跃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姚东旻说,随着后续资金下达、相关制度持续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继续发挥积极效用、惠及更多百姓。(记者申铖、刘巍巍、龚联康、李晓婷)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添魅力,激活无限想象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震撼特效诠释“中国式浪漫”,到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第七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再到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各类机器人同台“秀绝技”……透过不同领域的创新图景可以看到,中国故事里的“科技含量”正不断提升。
当前,前沿科技蓬勃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从大模型构建“数字舞台”的视觉震撼,到虚拟现实与大数据可视化打造的沉浸式文博新体验,再到《黑神话:悟空》等作品激活传统文化叙事的强大感召力,在科技加持下,中国故事正以更鲜活、更震撼的姿态焕新登场。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添魅力,激活无限想象。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现场,弹琴、跳舞、下棋的机器人随处可见,频频成为焦点。日本大阪世博会上,“AI孙悟空”借助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中、日、英三语互动,化身中国馆的“智慧代言人”。这些科技赋能的创新呈现,搭建起跨越文化藩篱的桥梁,让海外观众得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近中国文化,悄然激发跨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从文化表达到价值肌理,中国也正以科技为媒传递理念与精神。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展示便是典范:它超越传统展陈的静态表达,巧妙运用互动装置、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天人合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生动呈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探索宇宙奥秘等领域,拥有着丰富实践与精彩故事。由科技赋能构建的“体验式叙事”,不仅有助于消弭文明理解的鸿沟,更能让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借由情感共鸣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科技推动的,远不止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表达范式的转型。过去几年中国国际形象的稳步提升,离不开“酷中国”形象的塑造以及与全球年轻一代达成的深度情感共鸣。国产游戏、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兴载体正以年轻人熟悉的语态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网游将“黑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熔于一炉,非遗技艺在虚拟世界焕发新生,汉服文化借直播风靡全球,国风音乐于短视频平台广为传唱……这些创新实践有效拉近了全球用户与中国文化的“心距离”,让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自发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诠释者。这种从“文化输出”到“情感共鸣”的范式转变,正在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也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数字时代的全球对话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事实证明,卓越的科技应用、创新的数字体验,能够跨越语言、文化与时空,让更多中国故事叩响世界心门。当然,科技只是手段,而内容才是灵魂。无论技术多么先进,优质、真实、有深度的叙事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拥抱科技浪潮的同时,创作者需要具备更深沉的文化定力与价值洞察力,让科技更好服务于故事本身的深度与温度。
其实,中国科技不仅能“点亮”更多中国故事,其自身亦是精彩的中国故事。DeepSeek惊艳世界,春晚舞台上机器人扭秧歌技惊四座,亚冬会实现100%绿电供应……“井喷”的中国创新成果背后,属于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同样值得倾听。正是他们坚守初心、攻坚克难的拼搏奋斗,让中国科技在创新舞台上绽放耀眼光彩。今天,当技术与文化在双向赋能中彼此成就,新一代创新者们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驰骋天地,书写出更加澎湃、更富张力的中国故事。
中国科技“点亮”中国故事,未来还蕴藏无限可能。随着前沿科技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与形式将经历更深刻的变革——技术赋能让更多普通人拥有讲述身边故事的可能。未来,更多承载着真实情感与时代印记的中国故事,将通过多元化的个性表达,在全球受众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中国故事也必将借科技之力走得更远、传得更广,在世界文明的星空留下更多温暖而璀璨的印记。
http://www.gd.gov.cn/xxts/content/post_4725367.html

2024年11月9日,观众在第七届进博会欧莱雅展台试闻香水。欧莱雅是进博会七届“全勤生”。新华社发(陈浩明 摄)
新华社上海6月10日电 题:外资企业在华以创新助推“在中国、为世界”
新华社记者周蕊
以中国为“圆心”,在这里为世界创新。越来越多外资企业选择将创新作为在华投资和经营的“发展关键词”,在中国共创、与世界共赢。
清晨从浦东机场下飞机后,欧莱雅集团全球研发、创新和科技事务副首席执行官芭芭拉·拉韦尔诺在上海度过了紧张的一周,在位于金桥的创新研发中心深入了解中国团队的研发进度,与中国年轻科创企业团队见面,以投资人的身份,考察下一步投资计划。
与中国创新生物技术公司未名拾光的战略合作签约,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物质,并推动其规模化生产;与凯辉基金和上海静安区合作成立“凯辉创美未来基金”,重点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今年以来,欧莱雅在华频频发力创新领域。
在芭芭拉·拉韦尔诺看来,真正要做到“在中国、为世界”的创新,不仅是跨国企业不断追加投资,将源自中国的研发成就推向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建立中外企业共同生长的“创新生态圈”。
为中国创新,并将创新带到世界,正在成为不少外资公司的选择。
“在中国,我们才能更懂中国市场,更好地与产业链上的企业一起共生发展。同时,在中国也让我们更好地为中国创新、为世界创新。”来自德国的依必安派特集团首席销售官及执行委员会成员唐博说,集团新推出了一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发的冷却通风产品,却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欢迎,现在匈牙利工厂也在生产该款产品,和中国工厂一起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作为工业领域的外资企业,依必安派特集团现在中国销售的产品达到了接近90%的本土化率,这些更懂中国市场的产品受到了本土企业欢迎,不少还走向了世界。
“中国是我们在德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唐博说,近年来,依必安派特集团在中国不断加码投资,正在扩建的西安工厂三期扩建项目总投资高达5亿元人民币,今年建成后将成为企业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
以中国速度为中国创新是日本食品品牌明治的选择。“明治正在中国全力推进本地开发、本地生产以及本地人才体系的强化,以高附加价值加技术创新的战略组合,更好深耕中国市场。”明治(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长森克史说。
“中国市场的变化非常快,以日本速度为工作速度的话是不够的,因此我们以中国速度来努力。”长森克史说,依托位于上海的产品开发中心,明治正在提升在华推出新品的速度,“尤其是在中国的首发经济促动下,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新产品能以中国市场为全球首发地,并期待中国市场成为明治新产品开发与消费趋势验证的核心动力源”。
为支持外资企业在中国进一步创新,上海今年2月制定出台《上海市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升能级的若干措施》,鼓励总部集聚研发创新、财资管理、投资决策、采购分销、供应链管理、共享服务等功能,成为多功能总部。中国商务部近期则发文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优先纳入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清单。
据悉,今年1到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832家,同比增长12.1%,外资企业加快在华战略布局。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说,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外商依旧看好中国,坚定与中国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