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连州市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后猪肉价格下跌快、幅度大。为密切跟踪猪肉和生猪价格变化,了解养殖户养殖与市场消费情况,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进行深入农贸市场和相关农业部门及部分养殖户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当前市场行情,发现“猪周期”对养殖户的冲击影响不容忽视。
一、近两轮“猪周期”情况与特点分析
(一)2010年1月—2015年4月初的“猪周期”。
从时间跨度看:本轮“猪周期”从2010年1月起,到2015年4月,时间跨度长达52个月。
从价格走势看:一是本轮“猪周期”生猪出栏价格最高为2011年16.71元/公斤,最低为2010年12.63元/公斤,相差4.08元/公斤。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受本轮“猪周期”影响,2010年1月猪肉价格在降幅10.4%的地位开始缓慢攀升(详见图1)。在2011年6月连州市猪肉同比价格攀至顶峰,上涨63.9个百分点,创下近年猪肉价格新高。7月份后随着生猪供应增加,市场需求度减弱,猪肉价格在后期的10个月内保持上涨趋势,但涨幅有所收窄。2012年5月开始结束本轮“猪周期”猪肉价格上涨态势,翻转趋势,在2012年9月跌至近几年猪肉同比价格低谷,同比下降23.0%。由于之前生猪价格低迷,导致2013年至2015年4月期间猪肉价格除春节等节假日影响有所上扬之外,其余月份猪肉同比价格趋于正负10%以内小幅波动。
(二)2015年4月底—2018年3月的“猪周期”。
从时间跨度看:本轮“猪周期”从2015年4月起,到2018年3月,时间跨度35个月,较上轮“猪周期”缩短17个月。
从价格走势看:一是本轮“猪周期”生猪出栏价格最高为2016年18.29元/公斤,最低为2015年15.21元/公斤,相差3.08元/公斤。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方面,受前期猪肉价格低迷影响,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连州市猪肉价格处于周期性上扬曲线上,涨幅在0.7%与30.6%之前上下波动,具有涨幅大,周期性长的特点。2017年5月开始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阶段,其中2017年猪肉价格同比下降5.2%,较2016年(上涨7.4%)缩小12.6个百分点,拉动CPI下行0.33个百分点。延续2017年以来下降趋势,2018年一季度猪肉价格持续低迷,2月份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仍处于“反常”状态,与上月相比仅上涨0.6%,与上年同月价格比则下降1.7% 。
图1 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猪肉同比价格指数走势图
二、2015年4月以来连州市CPI与猪肉价格运行分析
2015年4月以来,连州市猪肉同比价格与CPI总指数处于同一位置,CPI总指数总体平稳运行;猪肉同比价格走势总体上呈现涨幅大、降幅快的波浪态势(详见图2)。本轮“猪周期”中,猪肉同比价格在2016年5月份和2015年8月份分别出现最高值(上涨30.6%)与次高值(上涨20.0%),2017年1月跌至低谷(下降10.1%)。
图2 2015年4月以来连州市CPI与猪肉价格运行情况
三、影响“猪周期”的原因分析
1.养殖情况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出现“断崖”。生猪养殖情况与市场需求存在至关重要的联系,从“猪周期”波动情况来看,当生猪养殖情况缩减,出栏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势必会导致猪肉、排骨等猪的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当生猪养殖充裕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下降。目前存在部分养殖户仅根据个人判断,盲目跟风养殖,导致连州养殖情况与市场供需不平衡现象。
2.环保力度加大,养殖户压力倍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文莱的大计,因此环保政策也进一步提上议程。随着环保政策的进一步加严,养殖户需要建设配套环保排污设备,这对资金实力较弱的养殖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部分中小型养殖户受制于资金问题,难以负担升级改造的费用,被迫停止养殖。
3.规模化养殖程度低,投资风险大。在生猪价格历次波动中,散户缺乏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集中出栏。根据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主要畜禽监测情况显示:连州市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程度低,与生猪养殖发展较好的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从政府惠农政策看:政府更加注重规模养殖的扶持,对中小型、散户养殖关注较少;从投资风险角度看:中小型养殖户一般都是家庭式饲养,对市场行情缺乏了解,缺乏投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4.成本攀升制约养殖户的发展。随着物价上涨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养殖成本也水涨船高。养殖过程中在成本方面首先要面临前期购买仔猪或母猪大量资金投入;其次是饲料、疫苗和聘请饲养人员工资成本等刚性需求;最后是环保设备,产业升级等资金投入。以上种种无不显现出资金成本对养殖户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节职能,构建综合性服务平台。运用好冻肉储备的吞吐机制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保持合理的冻肉储备规模、数量的同时,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商业储备,构建多元化储备机制。尽快建立生猪养殖服务综合平台,让各生猪养殖企业了解生猪养殖形势及状况,进而引导企业合理调节生产,避免猪周期的出现。
2.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进程。要化解这种周期性波动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规模化生产和推动标准化养殖技术进程。散户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通过各种扶持、保险措施,发展生猪养殖规模化,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和减少养殖技术差异上导致的疫情发生,增加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快跳出生猪养殖周期性大幅波动的关键。
3.加快生猪的产销一体化建设。目前连州市大部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养殖的肥猪出栏都是直接由中间商进行收购,因此经常陷入养殖户出栏价格低,市场猪肉销售商进货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却居高不下的怪圈。因此加快生猪产销一体化建设,建立商超对接,养殖户与销售商对接模式,减少生猪生产、加工与销售脱节情况带来的市场价格波动,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4.完善价格机制,为连州养殖户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取消不合理的中间收费,降低流通成本,相关部门应通过调查分析生猪价格结构和养殖户生产成本,并采取措施减轻产销各环节的成本压力,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哄抬物价的行为;二是健全养殖户养殖保险机制,鼓励、支持养殖户投保,提高生猪生产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增加养殖效益。完善生猪价格保险工作,在继续落实好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的同时,扩大生猪价格保险范围,特别是要将广大小户、散户纳入投保范围,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解决养殖经营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