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地处粤西北山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耕地以地力和远近分散到户,耕作效率和土地产出较低,有的农村还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2017年以来,连州市大力推进《清远市耕地整合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耕地整合治理工作。截至今年5月,连州市农村耕地整合治理项目,已规划设计52527亩、动工40072亩、完成31920亩。
一、坚持党委政府主导 全域统筹谋划
连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耕地整合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有力促进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规格大力推进。成立连州市委书记挂帅的耕地整合治理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本级的耕地整合治理工作。二是精心谋划部署,完善配套政策。明确了2018年耕地整合治理具体目标任务,陆续出台了实施方案、奖补办法和工作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体系。三是实行梯度奖补,突出连片整治。连片面积在500亩以内,市财政按1200元/亩奖补;连片面积500-1000亩以内,市财政按1500元/亩奖补;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市财政按1800元/亩奖补。在梯度奖补政策的鼓励下,极大地激发群众大干快干抓紧干的热情,连州市耕地整合治理项目连片1000亩以上的有15个,其中连州镇石角洞连片面积超3000亩。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增强整治信心
发挥“三个重心下移”的作用,引导村级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耕地整合治理工作。一是抓好农村带头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带头作用,由村党支部、理事会召集会议,商讨耕地整治具体方案,党员、理事会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整治,主动让地,推动工作有效进行。二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注重科学规划选址。鼓励各村在村民充分自主协商的基础上,结合高标农田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产业聚集成效等空间布局,综合考量耕地整治点。在2018年要完成41个规划选点项目中,50%以上选点是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或者专业合作社。三是着力改善耕作条件,有效抑制丢荒现象。经整合治理后,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有利于连片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抑制农民承包地丢荒现象。
三、推进综合整合治理 激发内生动力。
在开展农村耕地整合治理项目,实现耕地连片集中、耕作条件改善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一是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有效推进耕地整治。围绕农村耕地整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建立“一池一库六类别”的整合模式,整合优化各类财政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发挥好资金的撬动作用与示范效应,最大限度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合力。例如,龙坪镇松柏村委会以生态农业观光和乡村游为主导产业的涉农资金整合示范区,推动连片整治面积1265亩。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凸显耕地整治综合效益。在有效引导推进耕地整合治理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推广“旅游+农业”思维,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例如,西岸镇东村把整合治理的350亩耕地,与村中古村落、农家乐、民宿等配套设施一起打包入股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一个“乡村旅游+农业生态产业园”。三是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利用被列入省第三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优势,鼓励试点村开展耕地整治,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壮大特色农业经济。例如,星子镇瓦折塝村通过整合治理村集体成员耕地250亩,按280元/亩流转给连州市亨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发展红葱、香蒜头等特色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