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人民政府:
根据《2015年连州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方案》文件要求,2015年上半年,我局对我市范围内食品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的食用油、大米、肉及肉制品等重点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工作,现将抽样检验情况通报如下:
一、 抽样概况
上半年对餐饮环节的11类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共抽检了90批次食品,合格89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食品发现率为1.11%。对流通环节的3种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共抽检了63批次食品,合格60批次,不合格3批次,不合格食品发现率为4.8%。上述不合格的批次产品均是内在质量不合格,具体情况如下:
餐饮环节:
序号 |
抽检产品 |
抽检 批次 |
合格 批次 |
不合格批次 |
不合格产品 发现率(%) |
1 |
猪肉 |
10 |
10 |
0 |
0 |
2 |
大米 |
13 |
13 |
0 |
0 |
3 |
生湿面制品 |
7 |
7 |
0 |
0 |
4 |
食用植物油 |
11 |
10 |
1 |
9 |
5 |
叶菜 |
12 |
12 |
0 |
0 |
6 |
熟肉制品 |
5 |
5 |
0 |
0 |
7 |
煎炸油 |
9 |
9 |
0 |
0 |
8 |
糕点、面包 |
3 |
3 |
0 |
0 |
9 |
果、蔬汁饮料 |
1 |
1 |
0 |
0 |
10 |
酱油 |
5 |
5 |
0 |
0 |
11 |
凉拌菜 |
14 |
14 |
0 |
0 |
合计 |
|
90 |
89 |
1 |
1.11 |
流通环节:
序号 |
抽检产品 |
抽检 批次 |
合格 批次 |
不合格批次 |
不合格产品 发现率(%) |
1 |
酱油 |
13 |
13 |
0 |
0 |
2 |
大米 |
27 |
27 |
0 |
0 |
3 |
食用植物油 |
23 |
20 |
3 |
13 |
合计 |
|
63 |
60 |
3 |
4.8 |
二、 结果分析
上半年的抽检,除食用植物油检出4批次产品不合格外,其余食品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其中:黄曲毒霉素不合格1批次;酸价不合格1批次;酸价、过氧化值不合格1批次;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餐饮环节
食用植物油共抽检了11批次产品,合格10批次,不合格的1批次,不合格项目为黄曲霉毒素B1超标(标准规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含量为≤20ug/kg)。
黄曲霉毒素B1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新鲜或霉变的原料生产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单位多为小作坊,工艺落后,既没有检测设备也没有杀菌设备,成品油未经过过滤和分离,许多杂质和黄曲霉毒素无法祛除,所以成品油容易受到污染。
(二)流通环节
食用植物油共抽检了23批次产品,合格20批次,不合格3批次,分别为:酸价不合格1批次;酸价、过氧化值不合格1批次;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不合格1批次。
1、酸价不合格的原因:由于原料不新鲜、制造工艺落后,或是食用油成品存放时间过长,造成脂肪在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造成酸价升高超标。
2、过氧化值不合格的原因:由于原料不新鲜、制造工艺落后,或是食用油成品存放时间过长,造成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引起过氧化值升高超标。
3、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不合格的原因: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均属于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种类之一,是脂肪酸的主要成份,原料不纯或掺杂掺假均会造成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不合格 。
三、处置情况
收到上述食品的不合格检验报告后,我局即对涉事的4家被抽样单位进行立案查处。经调查,上述食品已全部销售完毕,没有库存,我局要求被抽样单位召回不合格食品,召回数量为0。上述4宗案件的涉案货值为525元,我局对其经营者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共没收违法所得60元,罚款8000元。
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我局坚决用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予以打击,以全力推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连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