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人才始终是支撑力量、是智慧源泉,必须牢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答好“引才”“育才”“用才”三道题,走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赶考路”,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近年来,大路边镇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深入谋划,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做好引才聚才、培才育才、用才留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引才有道,充实人才智库
大路边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和党管人才的工作原则,整合党建、教育等各个职能部门力量,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组团式”统筹推进引才工作,并多次在镇党委会、镇党委(扩大)会议和镇重点工作部署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推动人才工作落细落实。大路边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立足大路边镇实际,通过下乡走访调研、电话访问等形式,及时更新掌握各类人才的基本信息、工作状况、回乡意愿、投资意向等情况,建立起涵盖教育、医疗、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乡土人才数据库20余人,进一步理清自身人才资源总量及各类人才数量,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育才有力,激活发展动能
一方面,充分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大路边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等资源,围绕大路边镇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需求,柔性引进3名专家学者到大路边镇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指导,旨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最新行业动态,有力推动本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如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黄继光副教授、廖美德副教授和周利娟副教授等优秀的专家人才走进大路边镇,通过技术培训、带教、学术交流等活动,将前沿的技术带进来,为大路边镇产业振兴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情怀的高素质“新农人”。另一方面,以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对接广州商学院北斗星突击队、紫荆志愿服务队和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积极引入专业大学生团队到大路边镇开展新媒体直播培训班,并走进种植基地,通过现场直播,销售大路边镇农特产品,不仅有效提高农户们对互联网直播行业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进一步拓宽了大路边镇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聚才有方,推动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浓厚的乡情乡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返乡契机召开乡贤交流座谈会,定期拜访慰问乡土人才,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共商乡村建设良策,感召乡土人才回乡创业就业。近年来,大路边镇已成功召开3场乡贤交流座谈会,让乡贤们深入了解家乡大路边的新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广大乡贤的家乡情感、凝聚广大乡贤的资源人脉,汇聚成支持家乡、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把大路边建设得更加美好。推动外出乡土人才陈文宇回乡后在连州市东林种养专业合作社任职,专注枸杞叶、西洋菜种养技术,为大路边镇规模化农业种植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辅助。引导青年人才成明坤回乡创业,创办连州市成三岁农产品销售店,在各大自媒体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提高大路边镇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留才有心,提升幸福指数。
用心搭建人才常态化交流沟通平台,同时结合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雁归计划”,主动了解和掌握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状况,通过定期走访、举办交流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返乡青年回乡就业创业遇到的困难,积极对接有关业务部门,提供全方位支持与帮助,打破创业壁垒,畅通创业渠道,做好做实“留才”“护才”功夫,激励人才奋发有为、回报大路边镇。近年来,为吸引在外求学或工作的大学生回乡发展,助力大路边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路边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紧抓节日“窗口期”,举办“归雁返乡”主题座谈会、“群雁助飞”实地观摩活动以及“头雁引领”志愿服务活动等“雁归”系列活动8场,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扎根基层的热情,带动更多人才尽其所能投身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