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广东清远连州市大路边镇人大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指导下,以省际代表联络站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镇党委的谋划部署开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愈发美丽。
建设省际联络站,让镇村稳起来
为深化拓展粤湘省际乡镇人大区域合作交流,探索代表工作相互促进新模式,拓宽代表履职渠道,连州市大路边镇人大多次前往湖南省宜章县天塘镇和湖南省临武县南强镇,积极探索搭建两省接边地区人大代表工作交流平台,架起两地人大代表沟通桥梁。
通过建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针对农业灌溉用水、山林权属、交通出行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将人大代表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推动实现边界共治、区域共赢。自大路边镇黄太与顺泉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累计接待群众430多人次,受理事项140多件,办理和转办群众反映的事项95件,其中涉及省际矛盾纠纷3起。两地代表积极投身联络交流活动,致力于将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通过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各类矛盾被及时、妥善地处理,有效避免了矛盾的升级与扩大,从而保障了两地和谐稳定,未出现重大矛盾纠纷事件。2024年以来,大路边镇人大主席和顺泉片区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多次到临武县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推动开通大路边镇首条跨省公交线路。经协商,临武县有关部门同意每日设置三个班次的公交线路延伸到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这条跨省公交线路将极大地解决两地在农贸交易、探亲访友等方面的交通难题。
挖掘历史文化,让乡风活起来
大路边镇人大结合镇党委发展规划,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镇人大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推动历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重点课题,积极推进大路边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宣传和利用工作,持续推动文旅走深走实。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到大路边红色村、秦汉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开展专题调研,进行深度研究和探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的中心工作,列入人大的监督范围。
在清连高速出入口规划3180平方米建设群众休闲公园,公园内修建宣传大路边革命历史、秦汉古道历史的文化墙、休闲亭,让群众在公园休闲的时候也能学习本地的历史文化。规划建设一座跨河“秦汉·状元桥”,把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成为周边县(市)群众的打卡网红桥;并在清连高速出入口显眼位置建设一座大路边镇标建筑,四周配套一个500多平方米的小公园,让经过大路边的外地人瞬间就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老铺至百土脚近8公里的秦汉古道进行修缮,沿途建设了驿站、书舍、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以及打造雕塑、标识牌、解说牌、景观节点等设施,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培育典型镇村,让村貌靓起来
大路边镇人大积极响应培育2024年省级典型村黎水村建设,始终坚持以点发力、全面落实、加速提效,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促进典型村的全面实施。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到黎水村开展视察调研、入户走访、选民议事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贴近群众、熟悉村情的优势,当好典型村发展规划参谋助手,动员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整合方式培育特色农产品,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激发村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
代表们提出建议采用“政府+村民”模式开展外立面风貌提升,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已达成开展农房微改造农户50余户,已完成农房微改造农户25户;镇政府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落实,让代表“好声音”成为政府“真行动”,更好地助推黎水村高质量发展。代表们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清理工作60人次,共同改善乡村环境,为典型村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镇人大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发动代表筹资集物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人大代表植树1591棵,植树总面积18亩,建成“人大代表林”。
发挥代表作用,让农民富起来
大路边镇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文化资源,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及“领头雁”,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镇人大引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省人大代表、大路边镇顺泉村委会书记兼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张静华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先后举办两届黎水村杜鹃花观赏季暨山塘豆腐美食会、泼水节以及2024年首届大路边镇皇帝柑旅游文化尝新季,进一步推广大路边镇特色农产品,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乐趣,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带领镇人大代表们利用短视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各类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当地农特产品,带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实现农民就业增收,2024年,销售连州水晶梨10万余斤、皇帝柑10万余斤、小黄姜5万余斤。
同时,主动加强与湖南交界南强镇的联系,对两地交界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沟通协调,积极推动解决,齐走共同富裕之路。经过两地协调,解决了大路边荒塘村和湖南南强镇九泽水村交界处“插花地”权属争议问题,使撂荒多年的200多亩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建成年产量在20万斤以上的水晶梨大果场,实现年产值100万元,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为实现让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下一步,大路边镇人大将持续加强省际联络站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增收、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积极履职,务实建议,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力举改善村容镇貌和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