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陂镇西塘村积极探索“党建+”发展模式,发挥“头雁”作用,以“建强支部就是战斗力”为抓手,做足“党建+”文章,狠抓队伍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2021年1月,西塘村入选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2022年10月,西塘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2023年4月,广东省清远连州东陂镇西塘村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成功入选2022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一、“党建+队伍建设”,内生动力“强”起来
西塘村聚焦中心任务加强村班子建设,换届前,西塘村党委班子内耗较为严重,干部之间矛盾纠纷较多,不够团结。2021年换届选举后,90后新上任西塘村党委书记黄远亮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全力抓队伍建设,特别是“两委”班子的团结问题,通过班子成员间谈心谈话、书记上党课、“党建导师”下村指导等方式,推心置腹、沟通思想,坦诚交换对困难问题的看法,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有效解决了班子内耗问题,使得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西塘村八年未清理的水利疏通好了,让160多亩农田受益;大塘坪新增会车点6处;解决尖寨村石梯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此外,西塘村党委书记还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团结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清远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西塘村文旅融合征地拆迁等重大项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对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市镇委党校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相关内容纳入“两委”干部培训计划,按照个人学习需求采取小班制等灵活方式精准培训,今年以来,共计培训5期,结合清远市委“十个思考”工作思路,有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党建+乡村治理”,文明风尚“美”起来
西塘村文旅融合拆迁征地项目涉及用地约80亩,涉及到多条自然村的多名群众,项目征地和施工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产生一些矛盾纠纷,导致影响项目落实进度。西塘村“两委”班子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村党委+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三级党建网格,依托行政村统一划分综合网格,结合“网格化”治理工作,实行网格员对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展开对不稳定因素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有倾向性的信息,并积极参与协调解决遇到的网格化突出问题,助力推进“两化两员”乡村治理工作;同时,村党委书记黄远亮切实肩负起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班子成员凝心聚力,铆足干劲,快速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党员突击队共计30多人,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针对大量房屋需要被拆除,主动加强与上级各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倾听征地群众的实际问题,关心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合理的利益诉求,做好群众工作保障了西塘村文旅融合征地项目顺利推进,10天时间内完成房屋拆除32间,现已完成征地68.48亩。
三、“党建+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富”起来
西塘村整治撂荒土地,实现以地生财,探索撂荒土地流转、整治、盘活、利用新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入花卉产业红满天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57.9亩,因涉及到三条村的农田,而且基地要连片流转承包耕地,项目实施初期很多村民都不愿意,西塘村“两委”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向在家党员讲解花卉场地建成后对带动本地的各种好处,得到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目前,红满天花卉基地在职员工100余人,优先聘请当地村民共计80余人,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人均工资可达4000元以上,红满天2022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同时,西塘村还通过流转400亩土地用于丝苗米种植,增加的农民的粮食收入。
下一步,东陂镇将在西塘村打造文旅融合项目,完善西塘村省立文理学院旧址及周边配套设施,打造以华南爱国教育历史和冯达飞故居为主线的研学路线,建设乡村振兴馆,开发特色民宿,打造主题营地,修建慢行绿道,整治周边河堤、河道,完善基础设施等,项目落地后将大大提升村集体收入,使西塘村群众“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