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2016〕83号
关于印发《连州市东陂镇相对贫困村
“一村一策”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
经研究决定,将《连州市东陂镇相对贫困村“一村一策”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全面打赢我镇脱贫攻坚战。
连州市东陂镇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7日
连州市东陂镇相对贫困村
“一村一策”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市及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东陂村
(一)村基本情况
东陂村位于连州市西北角114省道沿线,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该村现有中共党员119名,村干部5名,管辖2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74户4523人。耕地情况:共有耕地 亩,其中水田1639亩、旱地40亩。人均耕地不足0.5 亩。林地情况:共有林地661亩。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万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0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02元。村道硬底化情况:基本实现全村道路硬化,已通硬底化村道里程2公里,部分道路需要维修,未通硬底化村道里程1公里,基本实现全村饮水安全,但仍部分农户家庭未实现通水通电。
贫困户情况:共有贫困户118户28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1户187人、低保户31户63人、五保户17户30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1、种植结构单一,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
2、种植方式方法传统落后。农民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3、缺乏适度规模家庭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发展生产资金,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小,商品率低,增收空间有限。
4、留守村民老弱病残多,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强劳动力,共有37户残疾户。
5、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当地人均土地(含水旱田地)不足半亩,农田基础设施长年失修,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村容村貌较差,目前尚有12户贫困户住破旧泥砖房或租住房屋。
(三)项目建设规划
全面实施“八项扶贫工程”,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实现小康”的工作规划,2016年规划起步实施,2017年全面推进建设,2018年完善提高,实现东陂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作用明显,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因村因人施策帮扶
结合贫困村的资源禀赋、传统优势产业和贫困户家庭情况,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引导、大胆介入,以贫困户脱贫增收量化指标为导向,建立倒推机制,制定贫困村、贫困户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方案,确保如期脱贫。
创新产业帮扶方式,以“三个整合”促“三产融合”。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框架内,积极探索与当前农村贫困群体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贫困村土地资源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涉农服务平台整合“三个整合”,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形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农户组织起来,以到户资金和劳动力入股专业合作社成为股东,把分散经营统一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让贫困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自身努力增收脱贫。鼓励“三个整合”推动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农产品加工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休闲农业经营新模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依托地下河、石板街及冯达飞纪念馆为主线,融合周边主题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旅游景点、线路,鼓励并积极促进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历史文化村,配合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观光民宿等方式从而达到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
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参加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价值。争取行业部门和帮扶单位优先向贫困户家庭提供公益性就近就业岗位,切实做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结合我司经营情况,搭建东陂村与我司在人力资源需求方面合作的桥梁,通过有针对性的定向技能培训、政策性鼓励等方式,增强有劳能力贫困户的就业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在一定范围内输出就业,实现脱贫。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和有需要的低保、五保户提供全程代办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服务和保健护理培训。为因学致贫贫困户申请助学贷款和争取社会支持。支持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户改水、改厕、改电、改厨,创造一个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强化村集体收入。筹措资金,通过入股连州市专项基金分红项目稳定提高村集体收入,确保村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强化对口沟通与联系。结合我司特点及社会责任需求,配合我司扶贫工作主管部门通过企业内部宣传、社会媒体传播等方式,积极推进企业与对口帮扶村的联系,通过组织活动实现信息互通,优化资源配给,从文化、组织上实现对对口帮扶村的帮扶。
2、基础设施
(1)道路建设
养护好全村通村水泥路面,确保路面整洁,排水通畅,跨方及时清除,损毁路段迅速修复,延长通村路使用寿命。推进未实现路边硬化的长期且居住人口2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施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
(2)安全饮水
解决尚未实现安全饮水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针对东陂村饮水工程遗留问题,结合贫困户意愿,实现贫困户家家通水通电。
(3)农田水利
维修、疏通灌溉渠,充分发挥其排洪、灌溉作用。针对山区特点及水利因素,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及有效引导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合理布局种植品种,积极倡导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通过经济合作社等方式对农业种养进行激励,通过培养种养大户等积极引导农村种养热情,通过先进带动后进。
(4)住房改造
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对危房等级进行分类处理,分级别实施小修、大修和重建等工程,分批次对东陂村40余户危房进行维修重建等施工,至2018年,基本消除土坯房、危房,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并配套水、电、路等设施,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化”并举的目标。
3、社会事业
2018年前,装修改造村民活动中心一处,配备基本办公设备和器材;结合居民需求,建设居民活动中心2处;在人口聚居区及村民主要活动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或其他形式路灯数盏;结合东陂村古街特点,建设具有东陂村特色文化室1处;配合相关政策建设与完善卫生室1个,提高东陂村卫生需求,改善就医难问题;改善东陂河河道环境,建设洗衣亭,改善居民洗衣环境。
将全村新增的丧失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五保户、低保户,随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逐年提高救助标准,并对其承包地进行流转。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督促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积极协调电信等部门,以村部为中心继续扩大宽带覆盖区域,2018年底前为各组接入电信宽带,使村民能够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娱乐,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确保电视户户通工程全覆盖。
4、村容村貌治理
至2018年前,村庄主要道路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五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村民环境公约规定,继续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垃圾实现集中分类无害化处理,公共区域有专人清扫和运输、处理村庄卫生。主要路道安装路灯。
5、贫困户脱贫
按照 “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并建好档。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按照“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针对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要什么种(养)什么,什么赚钱种(养)什么的要求,尊重群众主体意愿,找准每户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通过经济合作社模式,通过农业涉农物资激励与补助等方式,引导贫困户积极投入农耕生产,向已经抛荒的上百亩土地要效益,积极稳妥的种植基础农业经济及粮食作物,并逐步培养中小规模种植,试水经济作物,探索稳妥的中小规模种植道路。
结合东陂村地形特点及水文规律,对部分不合适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进行整合,以合作社牵头,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合理利用土地,创造价值收益。
结合当地特色,积极推动东陂腊味产业,通过经济社股份合作与入股等方式,从挖掘本地腊味产业就业及投资利益方面获取效益。
通过多种途径,确保2018年底,全面消除贫困。
二、东塘村
(一)东塘村基本情况
东塘村委会位于东陂镇郊,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该村现有中共党员58名,干部6名,管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67户2764人。耕地情况:共有耕地2360亩,其中水田1700亩、旱地660亩。人均耕地0.6亩。林地情况:共有林地14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12500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00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47元。村道硬底化情况:已通硬底化村6个,未通硬底化村1个,未通硬底化村道里程1公里,全部实现安全饮水。
贫困户情况:共有贫困户105户279人,一般贫困户58户199人、低保户31户63人、五保户16户17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1、种植结构单一,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
2、种植方式方法传统落后。农民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3、缺乏适度规模家庭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发展生产资金,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小,商品率低,增收空间有限。
4、留守村民老弱病残多,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强劳动力,共有38户残疾户。
5、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当地人均土地(含水旱田地)只有0.6亩,农田基础设施长年失修,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村容村貌较差,目前尚有约20几户贫困户住破旧泥砖房。
(三)项目建设规划
全面实施“八项扶贫工程”,按照“一年有起色、二年见成效、三年实现小康”的工作规划,2016年规划起步实施,2017年全面推进建设,2018年完善提高,实现东塘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作用明显,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因村因人施策帮扶
创新产业帮扶方式,以“三个整合”促“三产融合”。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框架内,积极探索与当前农村贫困群体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贫困村土地资源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涉农服务平台整合“三个整合”,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订单帮扶等形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农户组织起来,以到户资金和劳动力入股专业合作社成为股东,把分散经营统一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让贫困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自身努力增收脱贫。
加强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参加有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价值。争取行业部门和帮扶单位优先向贫困户家庭提供公益性就近就业岗位,切实做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为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和有需要的低保、五保户提供全程代办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服务和保健护理培训。为因学致贫贫困户申请助学贷款和争取社会支持。支持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户改水、改厕、改电、改厨,创造一个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
2、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建设。做好全村通村水泥路面养护工作,延长通村路使用寿命。实施路面拓宽改造工程,推进三角塘自然村进村道路路面硬化建设,推进自然村内巷道硬化工程,推进大洞、大连塘村环村公路建设。
(2)饮水工程。在三角塘等地根据实际,完成安全饮水改造工程,至2018年底基本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难问题,形成基本覆盖全村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3)水利建设。维修、疏通排水、灌溉渠,充分发挥其排洪、灌溉作用,推动东塘村灌溉渠“三面光”工程。
(4)加强村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推进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建设,给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娱乐、锻炼场所。
(5)村委会办公室维修改造。推进村委会办公室门窗、墙壁维修、改造,推进办公现代化建设,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
(6)危房建设。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维修工作。
3、社会事业。推进在人口聚居区安装太阳能路灯。积极推进全村新增的丧失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五保户、低保户,随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督促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对家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积极协调电信等部门,以村部为中心继续扩大宽带覆盖区域,2018年底前为各组接入电信宽带,使村民能够利用网络的便捷条件,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娱乐,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确保电视户户通工程全覆盖。
4、村容村貌治理。至2018年前,村庄主要道路实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五化”。根据村民环境公约规定,继续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垃圾实现集中分类无害化处理,公共区域有专人清扫和运输、处理村庄卫生。主要路道安装太阳能路灯。
5、贫困户脱贫。按照 “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并建好档。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针对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要什么种(养)什么,什么赚钱种(养)什么的要求,尊重群众主体意愿,找准每户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
连州市东陂镇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