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居)委会,镇属有关单位:
现将《连州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镇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连州市连州镇人民政府
连州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为做好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第十八条》、《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一章 总则
一、本预案是镇人民政府在临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防御,地质灾害后应急反应等地质灾害救灾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三、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破坏程度不同,地质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各级政府、各级部门按如下应急预案启动:
1、发生中等破坏地质灾害后,启动二级预案,由市政府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宣布灾区进入灾后应急期;镇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镇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镇对口部门的抢险救灾工作进行支援。
2、一般破坏性地质灾害发生后,启动三级预案:由镇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主要由镇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组织镇有关部门对镇对口部门抢险救灾工作进行支援。
破坏性地质灾害临灾预报后或破坏性地质灾害发生后,镇人民政府立即自动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四、本预案适用于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和指挥过程,地质灾害事件中应急处理是指地质灾害突然发生,灾情尚未掌控和控制之间。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可分为灾区和外援两大方面。
1、灾区是以灾中为中心,以破坏半径所包括的地区。灾区主要做好的工作是:组织公安、消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通信、防灾救灾自愿者进入灾区、安置灾民、救死扶伤、掌握情况、控制灾情、稳定局势、抢通联系、抢救资物、保护财产,搞好环境清洁。做好卫生防疫,调查灾情,监测灾况的发展趋势。
2、外援是相邻的各级政府发扬“一方受灾,四邻相援”的共产主义风格,及时地对灾区给予有力的支援,外援的工作是:抗灾救灾队伍支援,运输车辆、交通设备、通讯设备、供电、供水、生活、生产物力支援、医疗卫生人力物力支援等。
五、镇内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后,镇防灾减灾部门负责判断破坏性地质灾害的类别和建议应实施的预案级别,报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镇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将预案实施的级别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宣布灾区进入灾后应急期。
灾后应急期一般为10天,必要时,可以延长20天。
第二章 三级预案
镇属行政区域内发生一般破坏性地质灾害,镇人民政府按以下要求做出应急反应:
1、镇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质灾害减灾主管部门要迅速了解灾情,组织人员赶赴灾区现场进行抗灾救灾工作,重点妥善安置好灾民的生活,解决食宿伤员救治等问题。
2、成立现场临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召开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落实救援工作的具体措施。
3、通过宣传媒体做好安定民心等宣传工作。
4、密切注视灾情,及时向上级政府和地质灾害减灾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及救灾工作实施情况并视情况请求救支援。
第三章 二级预案
镇属行政区域内发生中等破坏性地质灾害后,镇人民政府按以下要求做出应急反应:
1、镇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质灾害减灾主管部门要迅速了解灾情,组织人员赶赴灾区现场进行抗灾救灾工作,重点妥善安置好灾民的生活,解决食宿伤员救治等问题。
2、密切注视地质灾害灾情,及时向上级政府和地质灾害减灾主管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及救灾工作实施情况。
3、在市地质灾害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减灾主管部门的领导指挥下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4、通过宣传媒体做好安定民心等宣传工作。
第四章 地质灾害灾情通报
一、镇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本镇区域内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后,应立即报告镇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长和市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
二、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后,应迅速设法去了解和掌握灾情,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和反映各项真实情况。
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受到地质灾害灾情通报要及时真实地做好地质灾害救灾的宣传报道。公安、武警、电信、气象、航运等系统应积极配合政府克服地质灾害事件应急处理中通讯的困难,随时通报地质灾害灾情的发展趋势及善后工作。
四、进入灾区的新闻记者需报市地质灾害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备案,有关新闻报道也应报上述机构备案后才能发表,同时,新闻记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也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及职责
一、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后,实施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各工作組按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和所制定的应急实施方案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对口部门开展救灾减灾工作。
三、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各工作组职责如下:
总指挥:镇党委书记 吴志刚
副总指挥:镇长 綦鸿伟
镇党委副书记 吴耀武
1、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组成
主 任:副镇长 成锐
副主任:国土所长 李东红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下设12个应急工作组:财务管理组、地质灾害灾情监视组、地质灾害评估组、医疗卫生组、公安消防保卫排险组、通讯保障组、物资供应及生活安置组、交通运输组、水利工程抢险组、电力工程抢险组、宣传报道组、生产自救组。
2、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主要职责:
⑴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报总地质灾害灾情,及时向指挥中心总指挥报告。
⑵负责与现场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协助12个应急工作组的工作。
⑶负责处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日常事务。
⑷负责审查地质灾害新闻宣传报道,组织地质灾害救灾新闻发布会。
⑸办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应急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⑴ 财务管理组
组 长:副镇长 陈志穆
副组长: 廖建福
筹集地质灾害救灾经费,统一管理上级下拨的救灾经费及兄弟县、镇援助的经费;设立镇地质灾害救灾专项资金,调度资金的使用,负责提出向上级申请经费的计划,及时审理财产赔付资金发放,保障人民利益。
⑵ 地质灾害灾情监视组:
组 长:副镇长 成锐
副组长:国土所长 李东红
办理现场地域地质灾害监测,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地质灾害防范对策;协调地质灾害区与邻近地区的监测工作,协助省、市地质灾害专家及技术人员做好监测工作。
⑶ 地质灾害评估组:
组 长:副镇长 成锐
副组长:国土所长 李东红
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负责地质灾害伤亡和财产损失评估工作,评估民房安全性能,提出救灾意见,制定地质灾害区恢复生产及重建计划。
⑷ 公安消防保卫、排险组:
组 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黎健康
副组长:党委委员、城郊派出所长 贺亚江
组织及指挥民警、消防、民兵、预备役人员、应急救援自愿者参加地质灾害救灾,负责寻找和营救伤员工作,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文物,同时对银行、仓库、油库、气站、油站、有毒物质源、易燃易爆品、桥樑、水源、电源实行重点保卫,防止次灾害。确保道路畅通、水电安全,配合有关部门抢修道路、桥樑,搭建临时帐篷、安置灾民、维护社会治安。
⑸ 医疗卫生组:
组 长:党委委员、副镇长 吴彬潇
副组长:北湖医院院长 曾麟
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地质灾害区临时治疗点,抢救、转运和医治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筹集储运医疗所需药品和器材,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⑹ 物资供应及生活安置组:
组 长:党委委员、副镇长 吴彬潇
副组长:社会事务办主任 刘俊峰
负责实施地质灾害区提出的物资计划,做好调拨物资设备工作管理,地质灾害救灾资金和物资必须确保专用,对国内外支援救灾援助的物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迅速设置避难场所,疏散、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在民的吃、穿、住问题,设置救灾物资供应点,制定救灾标准,分发救灾物品等,协助灾情调查的统计工作;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和孤老幼残人员的安置。
(7)水利工程抢险组:
组 长:党委委员 邓国忠
副组长:镇农办主任 蔡康
组织对被破坏的重要水利、供水等设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和修复工作,防止巨大次灾害发生,保证灾区用水,加强水源检测,防止水源污染。
⑾ 宣传后勤组:
组 长:党委委员 欧阳应彪
副组长:镇党政办公室主任 吴亮军
负责地质灾害救灾工作宣传报道,及时宣传中央、省、市及兄弟市、县的慰问电(信),激励灾区人民奋力地质灾害救灾。介绍有关地质灾害知识和地质灾害救灾经验,表扬好人好事;平息地质灾害谣言,误传。安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调动各种运输工具,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⑿ 生产自救组:
组 长:党委委员 陈兵
副组长:安监站成员 潘振洲
组织对石油、化工等危险品生产,储运单位及其它企业进行严格检查,避免或控制次生灾害,组织企业迅速消除地质灾害,恢复生产。组织对农业生产的地质灾害后复产,对受灾户种子、种苗的供应等。
第六章 临地质灾害应急反应
镇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地质灾害预报后,即可宣布预报区进入地质灾害应急期。
地质灾害应急期一般为10天。必要时,可延长10天。
预报区地方人民政府的临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主要包括:
1、地质灾害主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灾情监视,随时报告地质灾害灾情变化。
2、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发展和建筑物抗地质灾害能力以及周围设施情况,发布避险通知,必要时组织避地质灾害疏散。
3、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评估其危害并采取有效紧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4、检查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5、平息地质灾害谣言或误导,保证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