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地处粤北山区,气候温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连州市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核心任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通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三产融合、强化制度保障等举措,系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奋力书写农业强市新篇章。202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突破88亿元,同比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0930元,同比增长7.0%,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础
连州市立足资源禀赋,聚力打造“5+1+N”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标准、强塑品牌,构建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产业要素体系。一是聚焦产业布局优化。结合自身优势,科学谋划并精准布局特色优势产业,构建起以连州菜心、丝苗米、水晶梨、东陂腊味、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和生猪养殖为主的“5 + 1 + N”产业体系。各产业间形成紧密联动,如生猪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用于特色农产品种植,构建起生态循环链条。通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化发展路径,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格局。2024年,五大特色农产品综合产业增长率高达18.7%。其中,连州菜心种植面积15.01万亩,综合产值19.1亿元。生猪养殖产业成绩同样突出,2024年连州市生猪存栏25.9万头、出栏41.3万头,规模化养殖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五大特色产业与生猪养殖已成为拉动连州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二是聚焦生产标准提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如《连州玉竹生产技术规程》《连州玉竹质量要求》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并针对连州菜心制定了细致的田间管理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同时,积极建设5个千亩丝苗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连州菜心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等标准化生产园区。通过“企业 + 基地 + 农户”模式,实现品种、技术、管理统一,农产品优质率大幅提升。在生猪产业领域,清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二区原种场成功创建清远市首个国家级“无非洲猪瘟小区”,为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筑牢根基。目前,连州菜心、水晶梨等10个产品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标准化生产成为产业提质的关键所在。三是聚焦区域品牌建设。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体系,通过注册集体商标、制定品牌标准、开展品牌认证与全媒体宣传推广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出“连州菜心”“连州水晶梨”“东陂腊味”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2024年,连州菜心荣获首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中国首届县域品牌擂台赛铜奖等荣誉;“东陂腊味”集体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通过举办菜心节、水晶梨开摘季、腊味品鉴会等特色活动,以及在大湾区地铁、北京王府井等高端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连州市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溢价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强化科技创新能力,驱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连州市将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核心动力,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一是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全力打造数字农业平台,重点建设的连州菜心大数据平台于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平台整合了种植监测、品牌价值、市场行情及遥感监测四大功能模块,2024年实现对229个农业经营主体、超15万亩菜心种植的精准监测,为生产经营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同时,深化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应用,2024年累计发布农技推广日志2559篇,解答农户咨询9833次,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二是强化智能装备推广。积极推动智能装备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配备植保无人机、自动灌溉设施、高清监控设备、土壤监测站等现代化农业科技设施。水晶梨产业园采用“棚架式栽培技术 + 棚架式管道自动化喷药系统”,配备自动割草机、开沟机、施肥机等先进设备,使水晶梨产量增产30%以上。全市建成6个大型集中育秧中心,服务大田面积达0.62万亩;建成10个烘干中心,日均烘干产能457吨,实现关键环节机械化全覆盖,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三是强化种业创新研发。始终将种业作为农业现代化“芯片”,构建“蔬菜 + 粮食 + 中药材”多品类研发体系。蔬菜领域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出“粤薹4号”“连心1号”菜心新品种,纯度达96%,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模式,年育苗能力超4万亩次。粮食产业聚焦丝苗米,建成良种繁育基地,持续开展象牙香占等4个优质品种选育与提纯复壮。中药材种业创新方面,针对重点发展的玉竹产业,联合省农科院、中山大学等科研力量,开展种质资源选育,解决种质退化问题,新种植技术让成活率提升50%、单产提高30%。同时建立土壤常态化监测机制,综合治理农业污染,实现“种源优、产量稳、品质绿”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产量价值。
连州市以产业链融合升级为路径,通过加工增值、数字赋能、农旅联动,催生乡村新业态新模式,释放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显著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一是深化农产品深加工。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升级,打破产业边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连州菜心产业除传统菜心干、菜心面,还研发出冻干菜心干、预制菜心干汤等新产品。水晶梨产业开发出水晶梨膏、陈皮水晶梨膏、NFC水晶梨纯汁等深加工产品,广东豪爽天然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具备十万级洁净车间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日产量达10吨。东陂腊味产业新建腊味综合大楼,实现物流仓储、冷藏、原材料供应等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二是深化农村电商发展。着力培育农村电商新业态,以本地电商从业者、农业经营管理人员为核心,累计举办6场农特产品电商公益培训共1200人次,为农村电商发展储备人才。创新举办“连州年味·直播争霸赛”,组织42支团队参赛,通过赛前直播技能培训、赛中全媒体曝光、赛后定期开播卖货,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可视化”展示,增强消费信任度。目前,多家企业在淘宝、天猫开设旗舰店,10余家腊味企业直播带货,部分企业线上销售额占比从10% - 20%跃升至60% - 70%。腊味产销及电商人才孵化基地累计培育专业销售人才100余人,构建“培训 - 实践 - 就业”全链条电商生态,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三是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旅游价值,构建“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品牌营销、利益共享”四位一体发展机制。在资源整合上,以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为核心,串联特色农业资源,形成“景区引流+农业体验+文化消费”的融合产业链,如东陂腊味产业依托景区实施“车尾箱工程” ,将腊味打造成游客“伴手礼”。业态创新方面,开发农事体验、主题节庆、夜间音乐会等多元业态,2024年连州水晶梨之夜主题音乐会吸引约2300人现场参与,线上超11万人收看。品牌营销上,统一设计农产品与旅游融合的IP形象,联合景区推出套票并开展联合促销。利益共享层面,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集体资源入股等方式,实现农户、企业、村集体多方共赢,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健全长效制度保障,增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动力
连州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精准政策供给、人才梯队建设、绿色技术推广,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的良好环境,显著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完善政策资金扶持。为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资金瓶颈,通过构建长效政策扶持机制,聚焦轮作休耕、水稻统防统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关键领域,2022 - 2024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约9000万元,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例如,连州水晶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在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地方统筹及企业自筹)的支持下,总投资达2.0205亿元,预计建成后水晶梨产业链总产值将达12亿元。政策支持覆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科技研发、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各环节,持续降低经营成本,助力培育连州菜心、水晶梨等规模化产业集群,成功形成了“财政引导、社会参与、产业增效”的发展模式。二是完善农业人才培育。实施新型农业人才培育工程,统筹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种养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培育等行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7 - 2024年,连州市培育高素质农民974人,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业技术能手。2022年至2024年,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14人,涵盖植物生产、动物医学、畜牧业等专业领域,其中5名专业人才聚焦生猪疫病防控与良种繁育,为温氏、海大等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连州菜心产业链党委,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形成了党政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主体带动的良好发展格局。三是完善绿色技术推广。搭建绿色低碳生产技术体系,在农药减量控害上,通过举办培训班、网络宣传等方式普及科学用药知识,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开展技术指导,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推广生物防控与高效低毒农药替代技术,2024年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2.3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依托重点县项目,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收储运模式,打造玉米秸秆饲料化生产线,带动水稻、花生等秸秆多元利用,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66%。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在镇、村两级设立回收站点,并开展260次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2024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68.01%,农膜回收率达91.2%,农膜使用量同比减少3.4吨,构建起完善的农业绿色发展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