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连州国防教育

在山的这边,在海的那边,中国军人的坚守点亮山川湖海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1-12-01 17:32:21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连线战位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第一保障队

  在山的这边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崔寒凝 通讯员 李 工

  1353045.png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第一保障队某哨所官兵欢度春节。刘 猛摄

  1353045 (1).png

  哨所官兵拿着灯笼布置哨楼。刘 猛摄

  大年三十,凌晨5时30分,天上繁星闪烁。下士刘俊穿戴整齐,向西山进发。

  峡谷中,风一如既往呼啸着,树上的雪簌簌落下。脖颈冰冰凉凉的,刘俊跺跺脚,把雪从身上抖下。

  远远望去,两侧的山已被白雪覆盖。穿着父母寄来的红袜子,刘俊步伐轻快地走在山间小路上。不知不觉间,防寒面罩覆上了薄薄一层冰霜。

  “站住,口令!”

  “团,回令!”一片漆黑中,刘俊抿了抿开裂的嘴唇,下意识地大声回答。

  视线中,洞库的模样逐渐清晰……

  晨光温暖着心房

  山里空气干燥,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洞库里,空气仿佛雨前一样潮湿,夹杂着一些油汽的味道。

  “味道不好闻,可这里比外面暖和多了。”刘俊边说边拿出手电照向洞库。接触油料业务不到半年的他,牢牢记得第一次巡逻时,班长刘猛对他说的一句话:“咱们天天和油料打交道,做‘门外汉’是不行的。”

  如今,刘俊已经将专业知识烂熟于心。记下温湿度,测量储油密度,刘俊动作十分娴熟。

  走出洞库大门,晨光从刘俊身后的峡谷照进来。顺着那道晨光,刘俊望向远方。

  此刻,晨光带着暖意洒在刘俊脸上,像是远方妈妈注视的目光。

  在刘俊千里之外的贵州老家,母亲打开了手机摄像头。拿着手机,母亲动作不太熟练地开始拍摄。尽管此时联系不上儿子,但她仍认真录制着视频,等有机会发给儿子。

  年前,母亲把家里精心布置了一番。小红灯笼、中国结、窗户上雪花形状的窗花……家里每个房间母亲都转了一圈,在拍到雪花形状的窗花时,母亲多停留了一刻。

  往年,刘俊总是和母亲一同剪窗花。在贵州很难见到雪,雪花状的窗花是刘俊最喜欢的。

  除了窗花,母亲的思念还存放在墙角一个纸箱子里。

  箱子里,塞满了一包包椒盐土豆片。做这种椒盐土豆片非常麻烦,要切片晒干,油炸后撒椒盐。一个多月前,母亲就筹划着做椒盐土豆片。“紧赶慢赶,还是没赶在年前给你寄到,等过两天快递通了,就给你寄过去。”母亲在视频中对他说。

  当晨光慢慢填满峡谷,山的那边气氛也热闹起来。村民们将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孩子们穿上新衣,兜里装满糖果;公共汽车站牌下,一辆大巴在等待三三两两的乘客;不知谁家的厨房里,葱花、辣椒、腊肠下到锅里,蒸腾起一阵香气和油烟……

  “解放军叔叔来了。”镇上的菜店门口,小朋友们兴奋地看着采买年货的刘猛。

  “王叔,我们来了。”走进菜店,刘猛喊了一嗓子。王叔是菜店老板,平时,他都会定期送货到哨所。

  这次,刘猛专门来到菜店置办年货。在他看来,置办年货是件具有“仪式感”的事。王叔迎着刘猛走出来,指着菜摊说:“娃,随便挑吧,都给你算批发价。”

  翻越大山,晨光温暖着哨所官兵的心房。

  阳光塑造着生活

  巡逻归来,刘俊没来得及休息,赶忙喊着战友肖安宇一起抱起“豆腐块”,跑进玻璃晾衣房。

  “12时05分”。下士肖安宇下意识地看了下手表。

  离阳光消失还有两个多小时。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肖安宇迅速抱出两盆花放在阳光下,随后打开狗笼门,让“太阳”出来放会儿风。

  “太阳”,是他给哨所的狗起的名字。来这里不到半年时间,肖安宇已经习惯追着太阳跑了。没有阳光的时候,他带着“太阳”跑跑步,也能感觉到快乐,“就像心里洒满阳光”。

  去年9月,肖安宇第一次来到哨所。班长告诉他:“咱哨所的阳光非常宝贵。”

  “如果没有阳光,我就活得像阳光一样。”肖安宇笑着说。

  在这个缺乏阳光的哨所,“阳光”成了官兵身上的固有特征。

  刘俊的脸盆里,放着好几种牌子的洗发水。哨所人少事多,白天站岗晚上巡逻是常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刘俊头发越来越少。

  为了“守卫”战友的头发,大家都主动把他的岗哨安排到白天,帮他调整作息。可是,刘俊找到分队长张锋,坚持要值春节夜间的巡逻岗。

  张锋没答应。“你看,我新头发长出来了。过年你们好好休息,我去巡逻!”刘俊急了,脱下帽子说。看着刘俊严肃的神情,张锋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没有阳光的日子,他们活出了阳光灿烂的样子。

  时光雕刻着信念

  除夕夜,忙碌一天,刘俊终于坐在饭桌前。

  饭桌上,年夜饭很丰盛。分队长张锋招呼大家坐下,容纳8人的餐桌还没坐满,笑声就充盈了整个屋子。

  哨所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翻开微信朋友圈,刘俊看到班长刘猛刚发的两张照片——

  一张是再熟悉不过的山间夜景,一张是千里之外的家乡草原。配文很简短:此身归处是吾乡。

  8年前,刘猛来到哨所,如今是哨所服役时间最长的兵。这里,已成为刘猛第二个“家”。

  那年,刘猛在山壁上刻下“忠诚”二字。此后,每逢过年过节,刘猛都会带着红漆把“忠诚”描红。

  时光记录着汗水,也雕刻着信念。日复一日巡逻中,刘猛渐渐懂得“守山门,就是守国门;保卫大山,就是保卫祖国”的含义。

  今年,刘猛再次来到山壁前,拿出红色油漆和毛笔给“忠诚”描红。那一刻,刘猛觉得自己真正成了哨所的一部分。这位曾梦想着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员的哨兵,觉得“做一名后勤保障兵也很有意义”。

  春节联欢晚会如期而至,刘俊穿上大衣出了门。巡逻路上,抬头仰望,夜空静谧。

  张锋用胳膊轻轻撞了一下刘俊,说:“今天有星星,明天肯定是个好天气。”

  手电筒把山路照亮,张锋和刘俊“拄”着光,走进大山深处。

  连线战位 东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前哨连”

  在海的那边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通讯员 潘梦婷

  1353045 (2).png

  国旗飘扬在东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前哨连”某海岛通信台站。孔繁星、顾世鑫摄

  1353045 (3).png

  驻守在某海岛通信台站的官兵。孔繁星、顾世鑫摄

  “前哨连”指导员汪晓赶上了最后一趟离岛的渔船。

  年前,岛上下了一场雪,天气比往年更冷,往来渔船一天比一天少。

  提起汪晓和连长孔繁星,船家都不陌生。

  春节期间,他们是船上的特殊乘客。每年大部分人赶着回家的时候,他们都坐着渡船往返在海岛之间。

  茫茫大海,一艘渔船,连接着小岛和陆地。

  雾气笼罩着渔船。汪晓站在船头,很多时候,他像是连接各个海岛通信台站的一座桥梁。

  “像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的家长。”孔繁星和汪晓知道,跋涉在海陆之间,并不能缩短这些海岛之间的距离。

  但在他们看来,这能让官兵们的心靠得更近。

  那里有小岛最美的风景

  小岛有多小?

  来通信台站之前,指导员汪晓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浪潮颠簸中,汪晓登上东海之滨这个偏远的小岛。这个通信台站所在小岛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4个足球场那么大。

  那年夏天,东部战区空军某通信旅将通信台站开设到这个小岛。接到命令后,官兵乘船带着通信设备和一些日常用品来到这里。

  待台站建好,夏天也接近了尾声。随之而来,是日渐湿冷的天气和呼啸肆虐的海风。

  海风,是小岛的“常客”。风力大时,可达10级以上。平日里,岛上官兵除了检修平地机房里的设备,还要维护通信铁塔上的设备。

  通信铁塔高十几米,人体在高处要保持平衡,难度系数很大。爬上铁塔需要勇气,更需要经验。“往往愈到高处,愈能感受到风的力量。”台站长杨光说。

  一次检测时,官兵们发现铁塔上天线出现腐蚀,需要抓紧修复。杨光一马当先爬上铁塔,部件上油、拧紧螺丝、检测信号……顶着海风连续4天高空作业,隐患终于被排除。

  检修完毕,杨光从通信铁塔上远望。基岩裸露、岬角遍布、岸线曲折、惊涛拍岸,夕阳的光芒染红天际……“那是我见过最美的海景。”杨光说。

  从官兵值勤的台站俯瞰,小岛宛如浩瀚东海中的一颗明珠。通信铁塔上,有小岛最美的风景,也有守岛官兵军旅人生最美的风景。

  用足迹描摹着祖国那段海岸线

  告别杨光所在的海岛,指导员汪晓转身望向大海。他还要奔赴连队另一个海岛通信台站。

  连队多个台站分布在不同海岛。在路上,是汪晓工作的常态。

  调整改革后,汪晓来到这个“前哨连”,担任第一任指导员。船票、汽车票、火车票……在汪晓钱包里,你总能找到厚厚一叠票据。

  “如果说我们的台站是海岛之巅的一粒粒珍珠,我就要做把他们串起来的那根线。”汪晓笑着打了个比方,“台站距离远,我必须得多走多看,才放心。”

  这一次,汪晓要去的海岛通信台站位于该海岛最高峰,也是这一带群山的最高峰。

  站在峰顶,海风吹得汪晓打了个哆嗦,也唤醒了他记忆深处难以忘记的那个场景——

  那个深夜,罕见的雷暴向通信台站袭来,闪电在值班室的天花板上印出一道道银线,不停地变幻着纹路,将暗夜映成了白昼。

  雷暴过去,通信设备告警灯不停闪烁。官兵们背上工具包、穿上雨衣立刻出发展开检修。

  海风席卷着大雨转瞬即至。一路上山检修的官兵,背负着数十斤的重物艰难跋涉。那次检修,他们战斗到次日黎明,通信信号在第一时间恢复畅通。

  “我至今记得他们在风雨中拼搏的身影。”汪晓说,“每每想起他们,我都为他们骄傲。”

  日复一日,岛上官兵守着通信台站。年复一年,汪晓用足迹描摹着祖国那段海岸线。

  为你擦干眼角的泪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在春节这个特殊时刻,“前哨连”官兵都会想起同一个人。

  “今年不知道谁能收到指导员的专属红包。”每年除夕夜,指导员汪晓都会悄悄在战友军帽下,塞上一个新年红包。红包里,写着他给战友的寄语。

  今年,让汪晓最担心的是一个海岛通信台站的台站长程昱凯。

  去年,程昱凯收获了人生之喜:与舞蹈老师景肖南相识相恋,步入了婚姻殿堂。今年是他们新婚第一年,按照程昱凯老家习俗,这对新人要在大年三十与亲人一同守岁。

  饭桌上,程昱凯心事重重。吃完年夜饭,他匆匆裹上军大衣,走出门外。倚靠在营房门前的大石头上,他拨通了妻子的视频电话。

  一边是视频里远在家乡的妻子,一边是眼前遮住视线的云雾。看着视频中妻子知足的笑容,这段日子一直想与她商量的事,到了程昱凯嘴边又咽了下去。

  “我知道你想和我说什么……你想继续留在岛上,是吗?” 视频那头,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

  程昱凯愣了一下。没等他回答,妻子缓缓地说:“我想你早点回来,但是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抉择。我支持你!”

  挂掉电话的最后一刻,视频镜头定格在程昱凯身后的那块天然礁石上。礁石的正面刻着“忠诚”二字,背面的“光辉一页”刻满了驻守官兵的名字。

  踮起脚尖,程昱凯眺望着山下的灯火。转过身子,欣慰的笑容绽放在这位老兵的脸上。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