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汗一阵雨
最近天气爱“变脸”
有些病毒又开始“作妖”
反复高热、不退烧
还伴有喉咙痛……
孩子尤其容易“中招”
警惕是人腺病毒
在搞事情
人腺病毒是在上世纪50年代首次从儿童的腺样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病毒。
这种病毒一年四季都可能引起感染,但发病季节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多发冬春季节,南方地区则多见于春夏季节。
人腺病毒传染性较强,在学校、托幼机构、医院等密闭、拥挤和潮湿的地方更加“疯狂肆虐”,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人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
●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呼吸道感染人腺病毒的主要方式;
● 接触传播: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眼、鼻、口;
● 粪口传播: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手或食物传播。
所有人都可能感染人腺病毒,但以下人群尤其要注意:
6个月至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基础病的人;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器官移植、HIV感染人群等。
人腺病毒的潜伏期一般3~8天,病程大约1~14天,通常在5~7天内自愈。感染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多数患者:出现高热,同时伴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和咽痛等症状;可伴随腹泻、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 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 严重者:可出现下呼吸道感染(人腺病毒肺炎)。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在呼吸道人腺病毒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应严格执行以下措施:
● 做好晨午检: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 应急处置:发现学生出现症状时,立刻为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建议孩子居家观察或及时就医。
● 登记缺勤原因:按要求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记录并上报。
当班级内有实验室确诊的人腺病毒感染病例时,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病例管理:患者居家或及时就医,避免病毒传播。
● 环境消毒:重点对教室地面、桌椅、教学设备和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电灯开关)等,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2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通风换气: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 勤洗手:教育指导儿童和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和工作人员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物品消毒:疑似病例和与病例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孩子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尽早采取居家观察。
如果发现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严重情况,应立即送医,康复后再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