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大气环境影响: 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影响最主要的是粉尘、车辆尾气和施工设备的燃料尾气。地表的开挖产生的粉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开挖的泥土堆砌过程中,在风力较大时,会产生粉尘扬起;而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又会造成部分粉尘扬起和洒落;雨水冲刷夹带的泥土散布路面,晒干后因车辆的移动或刮风再次扬尘;开挖的回填过程中也会引起大量粉尘飞扬;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中也必然引起洒落及飞扬;施工期运送施工器材的车辆,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CH等污染物;施工设备产生的燃料尾气,施工机械作业时排出含烟尘、CO、NOx等污染物的废气,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机械附近的环境空气。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堰,减少扬尘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在施工期对运输的道路及时清扫和浇水,土方应集中堆放,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场地,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配置工地防尘网,尽量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尤其是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做到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不用时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运输车辆100%冲净车身车轮且密闭无洒漏、施工现场长期裸土100%覆盖或绿化。要对施工工地内堆积工程材料、砂石、土方、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污染场所采用封闭、喷淋及表面凝结等防尘措施;要落实地面保洁、晒水防尘制度,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车辆使用的汽油符合国家标准,且污染物扩散较快,能够很快的被大气扩散稀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施工机械的燃油废气因工程施工量不大,同时施工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施工现场较为空旷,废气有一定扩散条件,在短时对区域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明显污染性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能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水环境影响: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等。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措施防止施工废水对环境的影响:①及时处理作业产生的污水,要注意搞好疏导、排放管理。清洗材料、设备等污水经沉淀后可循环利用;②施工期施工人员租用周边房屋,生活污水通过现有管道排放。 声环境影响:1、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有推土机、装载车等设备的发动机噪声、打桩机捶击声、机械挖掘土石噪声、装卸材料的碰击声、拆除模板及清除模板上附着物的敲击声等。施工噪声主要有装载车、搅拌机等设备的发动机噪声、机械挖掘土石噪声、搅拌机的材料捶击声、装卸材料的碰击声、拆除模板及清除模板上附着物的敲击声等。从表24中可以看出,项目施工期间设备施工场界的噪声绝大多数会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如果施工期不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次项目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为了减少施工现场噪声污染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①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冲击工具;②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屏蔽物;③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各类发动机的进排气噪声;④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带防护耳塞、经常轮换作业等措施;在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06:00)禁止施工作业。本项目采取相应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噪声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固体废物影响: 1、施工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建筑工地会产生渣土、地表开挖的余泥、施工剩余废物料等。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与交通,因此建设单位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建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2、施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①建设单位应完善施工管理,做到文明施工。对会引起扬尘的建筑废物采用围隔堆放处理,加强对建筑余泥或建筑材料的管理,确保运输沿途不洒漏,不扬尘,并运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填埋场地堆放,严禁野蛮装运和乱倒乱卸。②对余泥、渣土等建筑垃圾,应妥善收集并运输至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指定地点消纳,对可再利用的废料,如木材、竹料等,应进行回收利用,以节省资源。③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采取相应的建筑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运营期: (一)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100m3/d,处理废水主要为三水瑶族乡云雾村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氨氮等。项目拟采用“厌氧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水。本项目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尾水通过管道引至排灌渠排放,最终汇入东陂河。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二)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格栅沉砂池、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等单元产生的臭气。臭气主要成分为氨和硫化氢,氨和硫化氢的产生速率分别为0.000026kg/h和0.000004kg/h。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等采取设计连通且加盖措施防止臭气逸散,考虑到臭气产生量少,臭气经通风扩散后,厂界臭气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大气标准中二级标准,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三)声环境影响: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风机、泵房等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类机械及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拟采用以下措施:(1)较大的噪声源在设备安装时,应对噪声源进行屏蔽、隔声、防震、消声、减小声能的辐射和传播,安装消声器、减振垫等措施;(2)污泥泵、污水泵进出水管做减震处理;污泥浓缩机设置隔声间、做减震处理等。(3)在厂区四周设立绿化带,消减噪声的传播。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噪声级约为70~90dB(A),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正常情况下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对环境影响不大。的噪声源在设备安装时,应对噪声源进行屏蔽、隔声、防震、消声、减小声能的辐射和传播,安装消声器、减振垫等措施;(2)污泥泵、污水泵进出水管做减震处理;污泥浓缩机设置隔声间、做减震处理等。(3)在厂区四周设立绿化带,消减噪声的传播。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噪声级约为70~90dB(A),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正常情况下厂界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对环境影响不大。 (四)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浮渣、PAC包装袋和泥沙等。 (1)生活垃圾: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定期清理,统一处置。 (2)污泥:项目处理废水为生活污水,污泥量少,不含重金属等污染物,且污泥含水率较大,不易产生扬尘。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泥需定期清掏,并及时由密闭的运输车辆运至指定地方处理,不在项目内设置污泥暂存池,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清远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和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文件《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10]157号),为确保本项目剩余污泥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评提出以下要求:①污水处理厂应对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承担处理处置责任,对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制定并落实污泥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设置专门的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确保污泥妥善处理处置,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散污泥;②加强污泥环境风险防范。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全过程应当遵守相关污染防控标准及技术规范;③规范污泥运输。污泥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密封、防水、防渗漏和防遗散等措施;④污泥清掏后应及时外运。 (3)浮渣:废水通过格栅渠处理后会产生浮渣,浮渣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PAC包装袋:项目PAC药剂投加完后剩余的少量包装袋,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5)泥沙:项目沉砂池产生的泥沙,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分类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同时,建设单位还须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等国家相关法律,规范项目收集、贮存等操作过程的要求的情况下,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