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公文 > 政策解读

农村综合改革中心工作关键词解读


来源:连州市大路边镇 发布时间:2017-03-09 00:00:00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一、“三个重心下移”:

   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

    1、党组织建设下移

    党支部从原来的村委会下移到自然村一级。通过下移,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党支部委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建立党群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党组织在讨论决策涉及本村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党员工作向农村倾斜,重点在村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成员、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

    2、村民自治下移

    村民自治,即村委会下移,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

    3、农村公共服务下移

农村公共服务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农村社会管理服务。

 

   二、“三个整合”:

   农村土地资源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涉农服务平台整合

    1、农村土地资源整合

    土地整合是指在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通过农户之间土地互换并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 ,使农户承包经营的分散、零星耕地集中或相对集中,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一户一地,或一户两地” ,发展连片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经营权流转,其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将土地经营

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2、财政涉农资金整合

    财政涉农资金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专项资金。因资金数额较小,分散到各农户家里所起的作用不大,完全可以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实事。

    现阶段就是将普惠性财政涉农资金中的粮食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集中在集体手中,进行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及经济项目开发投产。  

    3、涉农服务平台整合  

镇建立社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建立健全社会综合服务站,整合各部门的办公场所、设施、技术和服务项目,建立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二是依托县、镇、村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交易、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促进农村“三资”管理交易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公开化、信息化。三是整合各部门在镇、村建立的信息平台资源,将所有涉农服务项目整合到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各部门数据垂直和横向的互联互通,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服务平台。四是整合基层各类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金融、保险、通讯等生产服务,构建高效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和新挑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美丽乡村是指“规划建设有序、村容村貌整洁、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良、乡风文明和睦、管理机制完善、经济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美丽乡村建设既满足群众生产生活要求,又能做好村庄原生态保护。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