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连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13-02-28 00:00:00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2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实施“桥头堡”发展战略,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破难题、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环境提升、转型加快、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社会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年初向人大报告的11项预期指标中,据初步统计有5项能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具体是: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0%,与年初预期目标11.0%持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5%,控制在3.5%的预期目标之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之内;

节能减排预计可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60%,比年初预期目标增加55个百分点。

有6项指标完成预期目标情况不理想,具体是: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7.34亿元,同比增长1.1%,较年初预期目标9.0%低近8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56亿元,增长0.84%,较年初预期目标9.0%有较大差距;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4亿元,下降8.01%,较年初预期目标13%差距较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77亿元,增长10.5%,较年初预期目标13.5%低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17502元,增长10.2%,较年初预期目标12.0%低1.8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41亿美元,下降5.84%,较年初预期目标5%有较大差距;

上述6项指标完成情况不理想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国际经济持续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迟缓,日本经济陷入停滞,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在弱化,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3.5%下调至3.3%。外需不足影响经济增长;

二是国内经济增长持续下滑。自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连续6个季度呈逐季下滑之势,内需明显收缩,直接影响我市“非金属矿”等主导产业。

三是实体经济后劲乏力。近几年来,我市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长过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此外,还受到矿山整顿、淘汰落后产能、火电等行业突发性事件停产以及建滔科技园产值下滑的影响,减缓了全市经济增速。

四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建设实施,提升生态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优化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布局,主动减缓经济增速,以换取更广阔、更持续的发展空间。

五是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年初提出2012年预期目标是依据2011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速及相关指标配套提出的。但由于我国实行了新的统计方法制度,原有统计口径、统计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省和清远市根据新的方法制度对我市2006年以来的经济指标增速进行了调整,其中将我市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调减为2.5%,直接影响到我们对2012年经济指标预期的判断。

(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1、重大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全面实施“桥头堡”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实施方案,按照各主体功能分区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制定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相关配套政策。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民族工业园升格为省级产业转移园,民族工业园、新塘工业园和家具工业园“三园合一”整合效应开始显现,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大城镇规划编制力度,抓好新一轮城西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西岸、保安等镇(乡)的新区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龙头山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市区沥青路面维修、市区公厕升级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市区旧城改造有序推进,现代广场、宝盈广场等一批商住小区加快建设;绿道网示范段建设基本完成;完成了一大批市政设施维护维修工程,城市功能更齐全,居住环境有效改善。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夜景亮化工程,连州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推进区域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2、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和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农业龙头企业、认证农产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大幅增加。标准化畜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完成了16家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成功举办2012连州菜心节暨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完成各项造林9.6万多亩,创建林业生态市已通过省的初步验收。二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大力推进“非金属矿”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推动集聚发展。虽受矿山整治等因素影响采矿量大幅下降24.51 %,却实现税收5841.61万元,同比增长8.71%。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华润风电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一、二期50台机组并网发电,新能源发展实现零突破。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湟川三峡龙潭度假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景区,并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2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5.2%;旅游总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8.07%。商贸市场运行平稳,主要物品物价稳定,市场经营有序,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7亿元,同比增长10.5 %。

3、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与华南理工等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华润风电数控电子平台建设、凯恩斯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产业化、华丰绿能紫碳黑产业化等10项重点科技项目推进实施。今年1-9月份,我市专利申请5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26件,外观设计23件;专利授权24件,其中,实用新型8件,外观设计16件。

4、生态发展区建设扎实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名镇名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绿色建设不断加强。加快生态景观林带、城市绿道建设,森林覆盖率由67.49%提高到68.50%。重点开发和引进非金属矿、电力、刨花板制造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促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推广,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核,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行业的增长,201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8.5%。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圆满完成国家和省政府对我市2011年度淘汰落后产能的考核工作。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对重点污染源及其它减排项目的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100%;全面实施禽畜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积极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进一步规范非金属矿开发与合理利用,加强碳酸钙、硅灰石等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管理。继续做好田心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项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

全面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供地率,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引进开发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发展风电、水电、沼气等绿色能源,将绿色能源打造成为连州新兴产业。

5、体制机制改革有序进行。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继续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下放或委托县级管理事权149项到镇(乡);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社会综合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完成电影发行放映中心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

6、社会民生保障明显加强。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投放在民生保障方面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73.39%。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为17个省定贫困村落实各项帮扶资金超亿元,新办集体经济项目6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4500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超额完成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城镇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年度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在控制范围以内。社会保障明显加强。投入500多万元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工作。投入130多万元资助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其中支付养老保险金18366万元,同比增长2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10656万元。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福利院建设已完工,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已落实;446户“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户可望在春节前搬进新居,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省定贫困村220户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任务;市区自来水应急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人民路肉菜市场升级改造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新建平价商店,适时启动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

7、社会事业全面落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全面铺开,教育资源整合进展顺利,已撤并市六中等六所学校,完成46所学校修缮工程。“普高”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镇(乡)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卫生资源整合成效明显。基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基础建设明显加强,政府投入460多万元配置救护车辆、X光机等基本设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三馆三园”文化产业新格局快速推进,潭岭书画家艺术部落启动建设。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城乡文化体育娱乐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连州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广东省“十佳文化馆”。成功举办2012国际摄影年展。人口与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出生率13.11‰,自然增长率7.39‰,完成省下达的全年人口计划控制指标。加强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卫生、食品药品、交通、消防、建筑、危化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开展“三打两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秩序良好,社会稳定。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受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以及粤连电厂停产的影响,全市工业产值增速下降,保增长压力巨大;投资拉动仍然不够强劲,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压力依然很大;财政增收、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压力仍然较大。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今后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美国“财政悬崖”问题亟待解决,欧元区始终面临稳定增长与紧缩财政的两难选择,日本与周边国家出现的地缘关系紧张可能严重影响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极有可能在衰退与微弱增长之间徘徊。可以明确的是发达国家相对低迷的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世界经济仍将处于深度调整过程,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财政金融风险和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因素制约着世界经济复苏上行的空间和力度,经济困难局面可能还会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5.3%。

(二)国内环境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2013年是“十八大”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各项发展改革思路确定后,新一届中央政府加快发展、锐意改革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同时,经济增速经过2011年以来的持续下滑后有望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下行压力明显缓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三)连州环境

 经过2012年空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得到夯实,发展的动力得到增强,投资环境将有明显的改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将会形成。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将对我市产生明显影响,自身产业层次低、实体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等发展中问题仍将继续制约我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 

三、2013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

(一)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综合考虑当前国际国内和我市发展的客观环境,建议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期安排如下:

经济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我们考虑到“风能发电”初显成效、“非金属矿”整治结束逐步恢复生产并呈良性发展的态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0%,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0%。这样安排既考虑了外部环境仍然趋紧的实际,又考虑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等的客观需要,在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集中力量把主要精力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线,要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2.55%。节能减排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生态发展区的内在要求,必须加大投入,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民生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的预期目标之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5%的预期目标之内。主要考虑的是落实国家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归宿,也是建设幸福连州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让全市城乡居民分享更多发展的成果。

(二)完成预期目标的措施

为了完成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提出如下措施:

1、促经济增长不动摇

(1)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一要做强工业。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地、非金属矿产业基地为目标,抓住清远民族工业园升格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将民族工业园建设成为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新型工业新城。加快推进华润风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碳酸钙、硅灰石非金属矿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要做优农业。以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基地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品质双品工程,推动我市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龙头带动工程,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和引进省和清远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十大长寿产品,办好连州菜心节暨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积极推进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市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让更多农民参与名优特产品的生产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吸引外出打工的农民回流,增强城乡自主型经济的动力。三要做旺旅游业。以建设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度谋划旅游业的发展,主动与周边县市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打造粤北旅游接待中心。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完善服务设施,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在粤、湘、桂三省(区)毗邻区的旅游业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2)加大投资力度。2013年全社会投资规模达到21.46元。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实行项目融资与平台融资并重,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积极扩大社会投资,完善社会投资配套政策,继续探索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大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领域。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障项目用地和资金需求,完善重点项目考核、督查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安排的落实。  

(3)扩大消费需求。2013年消费规模达到50.80亿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社区和养老等服务性消费,不断拓展消费领域。健全多层次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传统农贸、商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提升消费环境。 

(4)深化区域合作。落实与珠三角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大与珠三角产业对接和产业转移承接力度,主动谋划发展与珠三角在制造、信息、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加速产业融合步伐,增强珠三角产业溢出效应的承接能力。积极拓展与毗邻地区在现代物流、边贸市场、非金属矿等优势产业的合作,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竞争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和国际的交往合作,加快出口基地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商贸、展会和对口交流洽谈,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贸易竞争力。2013年外贸出口规模达到亿美元以上。

2、力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动摇

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眼光,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建设步伐,增强城市承载力。加快建设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满足周边地区人民的需求,增强城市辐射和带动能力。一要打造区域商贸中心。以建设粤西北商品集散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重点启动城西物流园建设,推进汽车、摩托车专业销售市场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名优特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加快城西建材、家居装饰、小商品市场建设,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二要打造区域职教中心。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做优卫生学校,做强职业技术学校,做大技工学校,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力争将市卫生学校建成学生超万人的学校,全市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规模超过2万人,将连州打造成为区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要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构建三馆三园文化产业格局。规划建设城市新核心市体育馆、科技馆以及文化会展等项目建设。加快对城市古建筑和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办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延续连州文脉,更好地发挥区域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四要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五要打造区域信息中心。围绕城市智能运转、企业智能运营、生活智能服务等方面,启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以数字化新技术提升城市和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推广政务信息和教育卫生信息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扶持百个企业网站建设,完善非金属矿和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加快建设农产品网上商城和连州菜心等名优特农产品与超市、酒店、批发市场的配送对接,提高区域信息化带动和辐射能力。

3、力促深化改革不动摇

(1)推进大部制改革。根据省有关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全面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县(市)级部门大部制改革,减少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进网上办事与审批,完善“一网式”、“一站式”审批服务制度。

(3)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积极做好县(市)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突出抓好农村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制定、完善,抓好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

4、力促产业转型升级不动摇

(1)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纲要和实施方案,加快投资、产业、土地、环境、人口等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完善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督查、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主体功能区划有序推进。

(2)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加快“非金属矿”产业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条;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3)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资发展创新型企业,鼓励扶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建立企业科技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农牧渔业新品种,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大力培养农业龙头企业,促进规模经营。以建设生态发展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规划编制工作,采取边规划、边招商、边立项的工作思路,尽快打造好连州市现代物流园区。积极培育发展工业设计、创意、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5、力促绿色发展不动摇 

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屏障,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通过增强生态核心竞争力来赢得发展优势。要重点抓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在保护中实现发展;正确处理好限制与开发的关系,认真研究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潜力,控制好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强度,进行合理适度开发;正确处理好主体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的产业。要依托连州独特的地理、生态条件,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实行强度和总量双控制,把促进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确保全年能耗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强化污染企业排污整治工作工作和机动车尾气整治,提高空气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丰阳、东陂、保安、西岸自来水及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 

6、力促保障民生不动摇

(1)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化。

(2)稳定扩大就业。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网络全覆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提高参保覆盖率和社保费征缴质量。健全医疗保险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机制,继续实行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城镇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困难问题。

(4)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强化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更好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坚持“严打”方针,增强居民安全感。创新和推进社会管理,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国防建设和民族、宗教、侨务、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工作,共建和谐美丽幸福新连州。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