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多措并举共发力 精准扶贫再出发


来源:国家统计局连州调查队 发布时间:2018-09-30 18:17:53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全国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根本福祉所在。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为深入了解连州市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连州调查队通过与连州市连州镇村干部座谈、走访贫困户等方式,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战现状,理清存在的问题,收集贫困户诉求,以期巩固脱贫成果,并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连州镇简介

连州镇位于广东省连州市西南部,东接龙坪镇,南邻九陂镇,东南接西江镇,北连保安镇,西北接西岸镇,西与连南瑶族自治县相连,是连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连州镇下辖19个村,9个社区,总人口约18万人,约为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二)扶贫工作现状

截至2018年8月底,连州镇共有贫困户920户1757人。其中,按贫困程度划分,有一般贫困户151户448人(占25.5%),低保贫困户456户993人(占56.52%),五保贫困户313户316人(占17.99%);按是否有劳动能力分,全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287户972人(占55.32%),无劳动能力贫困户633户785人(占44.68%)。近年来,连州镇全体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新时期精准扶贫要求,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扶贫攻坚战绩。2016年全镇预脱贫户406户561人(脱贫率31.93%),2017年预脱贫户162户463人(脱贫率26.35%),2018年预脱贫户212户450人(占比25.61%)。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投入不足

1.资金投入有限。尽管2018年截至8月底,各级资金已投入1450.65万元用于连州镇扶贫工作,但所投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户危房改造、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等方面,能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建设、集体产业发展)仍显不足。如连州镇大坪村种养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因缺乏资金投入,从未实际运营,未能发挥提高贫困户收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作用。

2.教育、培训投入偏低。目前全镇贫困户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3人,其中243人已足额领取2017年秋季——2018年春季贫困学生生活补助金,下一期生活补助金正在积极落实中。尽管贫困户子女教育扶贫落实情况良好,但也存在投入力度偏低(如小学阶段每学期仅补助1500元),补助形式单一(仅发放生活补助形式)的问题。

培训投入方面,今年以来连州镇联合连州市骏马职业培训组织了四期技能培训班,仅有87个贫困人口参加了培训。仍存在组织教育、投入力度不够,培训内容深度、广度欠缺,贫困户参与度(参与率仅为4.95%)不高的问题。

(二)贫困户缺乏增收能力

1.种植结构单一,农业生产仍停留在初级化、低端化阶段,产业附加值低。连州镇大多数贫困村的农业生产以土地承包户分散经营种植为主,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种植作物取决于农户自身种植意愿,与市场需求结合程度不高。此外,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信息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力度明显不足。

2.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有限。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连州镇920户1757人贫困户中,仅占五成有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约八成贫困人口为小学及以下学历)、专业技能匮乏的问题,成为就业脱贫的掣肘。

3.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多,缺乏增收渠道。连州镇920户1757人贫困户中,除去287户972人有劳动能力外,尚有633户785人无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种植养殖、转移就业等形式实现脱贫致富。但占全镇贫困人口44.68%的贫困人口因年老体弱、身患重病、精神残疾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除政府社保政策兜底、病残疾政策性补贴、节假日慰问外,缺乏有效增收渠道。

4.缺乏发展内生动力,等拿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目前贫困户中仍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拿靠要思想根深蒂固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有些贫困户“精神贫困”,温饱即安,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与一些输血试、慰问式、表面化扶贫助长了不良风气有关。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较差

经过长期投入,连州镇多数贫困村在贫困户危房改造方面取得了傲人成绩。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危旧房屋完成改造,45户验收通过并领取了危房改造补助金;2017年全镇危房改造10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106户验收通过并领取了危房改造补助金;2018年全镇贫困户危房改造指标为194户,目前正在抓紧实施中。各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网络覆盖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应该看到,目前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仍与人民群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图书馆、文化礼堂、健身设备等文体设施建设有量无质,制约贫困户和广大村民精神文化和强身健体需求。此外,一些村门前垃圾遍地、鸡鸭散养、杂草丛生等落后现象造成贫困户人居环境差强人意。

三、贫困户的期待

(一)拓宽增收渠道

部分贫困户尤其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迫切期盼拓宽增收渠道。以连州镇大坪村梁大叔为例,他虽然具有劳动能力,但需独自一人抚养一双子女,日常照顾子女生活起居已力不从心,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外出就业,只能在村内通过种植农作物、饲养鸡兔、打零工等方式获得收入。获得有针对性的、适合本人实际情况、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反映了多数贫困户的迫切需要。

(二)加大子女教育投入

有贫困户因家里子女多,子女教育、生活开支大而致贫。在走访中,如连州镇贫困户梁为民家中有四个子女。虽然政府在子女教育扶贫方面给予了扶持,但一学期1500元的补贴仍显不足。尤其是未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高额的学费、生活费支出更令梁为民发愁。因此迫切希望精准扶贫能加大对贫困户子女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

(三)加大人文关怀

走访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贫困户对政府扶贫政策和措施感到满意,基本生活需求已经能够得到满足。但仍能感受到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更多关怀和情感支持的期盼。如大坪村有一户贫困户一直未婚,膝下无子,老父老母早已过世,一个人孤独无助的生活使得他很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人文关怀。

四、建议及对策

(一)产业扶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能否实现稳定脱贫,关键还需从发展产业着手。连州镇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较为平整肥沃,自然条件适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种养产业(如连州菜心、百香果、红肉番石榴等)。通过建立合作社,贫困户以土地、人力入股等形式,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推广规模化、科技化、高端化农业生产。同时,政府部门还需在贫困村和市场间牵线搭桥,积极推广贫困村农产品,拓宽销路,及时反馈市场需求,解决农产品销售后顾之忧。

(二)志、智扶贫,引导有劳力贫困户就业脱贫

扶贫必先扶智,脱贫必先治愚。贫困户是否有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主观意愿是新时期精准扶贫攻坚战能否取得胜利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发挥奖惩措施的激励作用,通过奖勤罚懒、表彰先进等措施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进一步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文化技能,优先引导有劳力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就业,增强其脱贫“造血”能力。

(三)金融扶贫助力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金融扶贫是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资金投入所引发的杠杆效应,有助于盘活贫困村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要因地制宜、精准识别,优先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低息甚至贴息扶贫小额信贷,消除贫困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的顾虑。通过“信贷产品+扶贫合作社+扶贫户”模式,引导无劳动力贫困户资金入股扶贫合作社,将合作社与贫困户紧密结合。在解决扶贫合作社因缺乏资金投入开不了张的同时,以年终分红方式带动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

(四)带资入股,扎实推进扶贫项目

带资入股模式更适用于劳动人口少、土地资源缺乏、不适宜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引导贫困户通过资金、人力等方式入股风险小、收益高的优质企业,不仅有助于企业缓解资金紧缺的困境,解决招工难的问题,还有助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年终稳定分红。2018年截至8月,连州镇就积极引导95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连州市潭岭水电厂、清远民族工业园厂房建设200KW分布式光伏项目、连州市骏成木业有限公司等多个扶贫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80余万元,为贫困户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五)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企业应担负起自身社会责任,通过提供就业、参与就业培训等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此外,要重视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专业性强、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弥补政府工作缺失、企业市场导向的不足。引导非政府组织在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满足贫困户精神文化需求,助推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新时期精准扶贫提供有力补充。

(六)优化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同扶贫工作有机结合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关乎贫困户生活品质,更于其尊严息息相关。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整治工作。要整合利用各方资源资金,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消灭卫生死角,建设美丽乡村,给贫困户以安全、卫生、整洁的居住环境。同时,需重视对贫困村文体设施建设。公共文体设施不仅可以满足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广大村民精神文体需求,更是一个村精神风貌、文化品位的重要反映。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实现共享,为贫困户提供充足精神食粮。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