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到连州市大路边镇东村岗村进行采风、探秘活动。据悉,东村岗村是广东省古村落,该村位于秦汉古道旁,历史遗存众多,目前发现的有古祠堂、古堡等。采风活动过后,研究会会员和镇、村干部,在大路边镇会议室举行了对东村岗古堡、古村等历史遗迹进行了研讨。
当日,会员们先游览了村前寨塝古堡遗址。古堡遗址在寨塝石山上,四周用山石砌成围墙,里边有石砌东门、南门、北门、沟渠等,堡内多处可见开凿石遗迹,证明筑城用石就地取材。
有会员认为,古堡可能是汉时故垒,西汉文景帝时期长沙国用于防御南越国,这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驻军图》(以下简称“驻军图”)的桂阳军的“封”。也有会员认为是民用堡垒。面对残墙瓦砾,会员们认为,要设法考据,争取早日揭开古堡神秘面纱。
观古堡坐北向南,北高南低,南北长二百余米,东西宽六十余米,占地超一万平方。站在古堡北端,周边村寨、农田、道路一览无余。黎水绕古堡分东西而泻,冲激出深壑的河谷,形成成天然屏障,使古堡北、西、东三面春夏居于水围之势、秋冬处十余丈高崖之中,易守难攻。
古堡就地取材,撬取山石沿山势砌筑,东西西侧利用河谷冲刷形成近采垂直的峭岩,依壁而建,人工修筑的石墙底宽顶窄,逐步内缩,大小长短厚薄不一的天然石材相互镶嵌,犬牙交错,形成合体坚固异常。内侧用小块石堆砌,高三五十厘米不等,与外石墙等高后,中间铺以山泥,平整,夯实,古墙顶宽有三米,古墙高有二米多,与南北侧石墙首尾衔接。
其北面有宽约一米,五米余长稍弯腰可通行堡拱,内侧由条石堆砌,上盖长条块石,外侧两边砌筑六层块石做拱壁,拱顶由上宽下窄楔形长条石构筑坚固的拱券,近两米长的拱券是整个古堡有錾子凿刻痕迹的地方。东侧靠北端亦有一石涵,条石堆砌,上盖长块石,此门可下至河谷取水。南面是古堡入口,地势低,耗材最多,正中是宽约米余的关塞,左右各是三米余高的石墙,相比东西两侧依山势构筑向内缩的石墙体,南侧石墙则近似直立,不容易攀爬,只要扼守关隘,则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古堡距东面秦汉古道约二公里,距白牛桥古码头约三公里,是驻军的理想场所。
在察看完古堡后,会员们进入古村察看村内古屋群、古祠堂、私属学堂、古街巷、礼堂等遗存。这些完好的珍贵遗存,体现出古朴的岭南建筑体式,展现了农耕文化久远传承的宜居生活理念和天人和谐的关系,凸显出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东村岗点缀着九座祠堂,其中老宗祠已有350多年历史。规模最为庞大的是白虎首祠堂,总面积达800平方米,祠内为三厅一楼,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欧阳氏大宗祠。厅中有14对抱围粗的圆木柱,门前两旁耸立着一对石鼓,石鼓鼓身雕有瑞兽。村中的木雕、石鼓、古榕无不向大家诉说着一砖一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