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税政策支持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廖岷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20周年。20年来,“两山”理论显示出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引导我国走上绿色发展道路,为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财政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强化政策财力支撑,推动“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是着力加强公共资金支持,持续推动地方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2021—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环保与绿色发展资金超过2.3万亿元,年均增长达3%以上。我们重点聚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推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发生历史性变化,让老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民心。
二是着力优化制度供给,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用。平衡好区域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利益关系,这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协调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探索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加大纵向补偿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推动在长江、黄河干流上率先建立统一的补偿机制,也期待新的体制机制能够发挥好更多作用。
三是着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市场引导,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落实好环境保护税、资源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共治的绿色税制体系,发挥好政府绿色采购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各方共同参与绿色发展。
四是着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先进绿色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改善。支持绿色技术更快普及、更快商业化,加速推进绿色技术瓶颈的突破和成熟度的提升,实现从技术可行到经济可行;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资源能源节约、低碳零碳技术更快更大规模的应用,赋能社会经济发展。
五是着力深化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双碳”承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贷赠款、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开展雾霾治理、减排等领域的工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重要议题,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展现大国形象。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学界普遍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一种倒U型关系。在经济不同的发展周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实现这对关系的动态平衡面临不同的挑战,需要探索和认识规律,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情况下,中国既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韧性,也显著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持续性,中国在不断通过实践、用实际行动解答这个难题,提供“中国答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强化资金支持,健全完善政策举措,坚持开放合作,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