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澈的山泉水沿着新修建的水渠缓缓流进九陂镇联一村的田地里,村民们纷纷抓紧农时开展春耕备耕,河岸旁一片忙碌景象。
九陂镇联一村委会车田村梅龙坪的群众正在耕作。
清澈的山泉水流进了田地,也流进了群众的“心田”。据了解,几个月前,联一村委会车田村梅龙坪30亩的农田还是一片干旱的土地,即使旁边就是河流,但因为河床水位低,耕地地势高,河水无法引到田里去,在雨水少的年月只能依靠人工挑水耕作,有些农田甚至因为无水灌溉而被撂荒。
“这块地原来种的是玉竹,因为长期干旱,挑水用水艰难,逐渐就撂荒了。”在车田村,九陂镇人大代表戴海玲对村里的田地情况了如指掌:“这块地原来种的是水稻,缺水的时候要一趟趟从河里挑水,群众种得苦哟。”
驻九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余荣华介绍:“玉竹一般在栽种3年后才能收获,纵然收成利润可观,但干旱缺水加重了生产成本,农民宁愿选择外出务工。要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先解决用水问题。”
九陂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镇人大代表决定“联手”解决民生问题。
余荣华与戴海玲查看水渠建设情况。
戴海玲、余荣华多次到现场察看农田布局,发现在农田对岸的山边有一条排水渠,他们想到,既然河里的水引不上来,那就把山边的水引过去。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驻九陂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廖勇军的大力支持。今年1月,工作队整合资源,结合实际制定施工计划,在联一村梅龙坪路段建设了一条跨河水渠,在公路下埋下暗管,连接山边的排水渠,并重新规划了农田水沟布局,既能解决灌溉水源匮乏又能防止耕地积水倒灌,整个工程耗时1个月,最终成功让农田里的作物“喝”上了山泉水。
连接两岸的跨河水渠。
接下来,工作队将在跨河水渠两端建设挡土墙,防止两岸泥土崩塌和滑塌,保障水渠稳定坚固,持续为联一村粮食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