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东陂镇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


来源:东陂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4-16 09:21:59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2023年,东陂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市委“10个行动方案”以及绿美连州生态建设,紧紧围绕争创“十亿元镇”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高位统筹推进,强化组织保障

  2023年,东陂镇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东陂镇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成立了东陂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形成以镇党委书记抓主责,各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东陂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专班工作方案》、《东陂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工作规则》、《东陂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规则》和《东陂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工作专班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确保“百千万工程”工作依规推进。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镇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一是加紧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前,示范带一二期已完成总进度95%,累计投入9000万元对5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的村庄建筑风貌进行改造,实现了村主要道路黑底化6万平方米,农房风貌提升约29万平方米,打造公共空间节点16处,建设五小园82处。充分利用马头陂水利建设及亲水平台,大力推动马头陂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共吸引了5万余人次游玩观光,与地下河景区、当地民宿、餐饮形成产业链延伸互补,成功带动当地增收300余万元。

  二是全力推进地下河景区旅游道路提升工程。东陂镇拥有清远市目前唯一一处国家5A级景区--连州地下河,为满足游客出行需求,提升旅游体验,今年实施地下河景区旅游道路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2706.37万元,已于2023年7月开工,现已完项目范围内全部31.92亩的征地工作,正在全力加紧施工进度。

  三是扎实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不断深挖省立文理学院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推动西塘村文旅项目创建 3A 级旅游景区,以一村(美丽西塘村)、一路(烽火研学路)、一陂(山水绿陂)、一带(河溪景观带)、一园(时光田园)、一营(猎趣营地)为特点,力求实现“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有机融合的文旅融合新业态。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已完成征地70亩,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在项目推进中,积极推行股份制改革,创新提出“人头股+资源资产股+企业”相结合的股权分配制度,推动村民积极以个人资源资产入股,人人争当“股东”,走出东陂经验。

  四是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项目。2023年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重点建设项目共7个,截至目前已投入1.31亿元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和产业配套等领域短板稳步推进,如已基本完成东陂河大江至东江段治理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加固了水陂,改善了河流生态。探索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引进富瑭集团,已投入5000万元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展销体验为一体的农旅多功能产业园,建设腊味现代化加工厂。项目的建设可提升腊味产业现代化、自动化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是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实施2021年和2022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29个共计1812.3万元,已完工项目25个,4个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底完成所有项目建设。2023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项目9个共计530万元,已完工项目2个,8各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今年底完成所有项目建设。

  (三)深挖产业潜能,发展壮大镇域经济

  一是壮大东陂腊味特色产业。东陂腊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有上规模、上档次企业16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取得“SC”认证腊味企业18家,粤字号名牌产品8个,带动就业近1000人。诸如“关遂昌”“林泉”“和香隆”以及“汇棉”等品牌年销售额均超过千万元。发展壮大本地风干腊味产业,推进东陂腊味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引进香港富瑭集团投资1.3亿元,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展销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腊味产业园,为当地提供100人以上的岗位。2022年东陂腊味产量达2000吨,销售额超过2.2亿元,同比增长23.6%。2023年8月东陂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二是培育“富硒+”新兴农业产业。盘活优化耕地,种植富硒丝苗米、菜心等优质农产品,成功引进青景农业、诚晟米业等特色农业种植龙头企业,积极在前江、大江、江夏、西塘等村整合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化标准化农业种植基地。截至目前,已实现13个自然村3500亩土地流转、招商引资承包土地种植工作,引进连州岭南现代农业公司等5家优质龙头农业种植公司承包耕地,为村提供230个就业岗位,创造利润(地租)170万元。

  三是探索“花农+惠农”联益模式。盘活大观园闲置地块,探索互惠模式,发展红掌等花卉产业,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附近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联农带农惠农。

  四是打造“农文旅+”研学路线。整合连州地下河5A景区、省立文理学院旧址、冯达飞纪念馆及故居、马头陂田园综合体等资源,开发建设特色民宿、酒店、度假村及相关休闲娱乐设施,高标准打造“农、文、旅、娱、养”五位一体研学路线,丰富文化旅游产业生态,扩大产业链增收红利。仅今年中秋至国庆期间,东陂镇接待地下河景区等地游客约5万人次,民宿酒店接待住宿游客7200人次。

  (四)加快城乡融合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是推动“建设一体化”。将镇村建设一体化考虑,结合示范带建设,对示范带沿线的村庄开展了全面的农村“赤膊房”美化行动和外立面改造。沿着既定的规划布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美丽圩镇,将东陂一二三产资源点串联成线、集片成带,抓好镇区、西塘、马头陂三大节点的提质增效,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西塘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二是推动“交通一体化”。镇区经二广引线3公里连接二广高速,今年以来完成西塘村委会车头村村道升级改造工程,解决村民汛期出行难问题,完成城村至黄冲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实现辖区内村道100%硬底化。目前,东陂镇已100%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每个行政村均有双车道道路,道路全部硬底化,照明、安全设施完善。

  是推动“环卫一体化”。以镇区和“典型村”为重点,有序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完善“村收集、镇转运”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全镇107个垃圾收集点实现四分类,87个自然村纳入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覆盖率达100%。

  (五)统筹城乡民生福祉,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一是实施“称心”教育工程。扎实推进江夏、西塘、大江、前江4个小学教学点的撤并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广州市黄埔区帮扶的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黄埔区慈善捐助资金13万元更新西溪中心学校办公设施设备一批,广州教育局派3名教师到东陂镇中心学校助教。搭建“清远市华侨中学-西溪中学学校”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共建基地平台,打造特色教育。

  二是实施“暖心”医疗工程。充分利用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医疗资源“再下沉”医共体建设政策优势,联合共建“联合门诊”“联合病房”,院内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中医康复及儿科疾病等诊治逐步规范化、同质化,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先后引进便携式彩超、屈光筛查仪、动态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引进智能雾化室、无创呼吸机及配套设施,重新启动电子胃镜、肺功能测定等检查项目,医院公卫服务及诊疗能力有效提升。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基层卫生院中医馆,让患者实现“家门口”就医。

  三是实施“放心”用水工程。积极推进供水管网提质提标工程,建成日产量5000吨水自来水厂,将管网扩大覆盖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为东陂镇及周边村庄1万多名群众提供放心、安全水。

  四是实施“顺心”乡风工程。开展二月二、三月三、庆元宵、首届村BA--“九龙争霸”篮球赛、英雄冯达飞国画作品展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的凝聚力,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

  五是实施“舒心”就业工程。全面铺开全民就业行动,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机制。通过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鼓励动员村民参加“一针一线”纺织服装技能培训、农产品电商培训等技能培训,有效提升村民技能水平。另外,组织雁归大学生、返乡人才到腊味、花卉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进一步促进各类人才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摸排有就业意愿人数共177人,促成就业174人。

  (六)坚持发动最广泛力量,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一是创新构建“4+n”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形成“镇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四级“党建+”网格,依托行政村统一划分综合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生态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协调解决遇到的网格化突出问题,纵深推进“两化两员”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目前,东陂镇共划分98个网格,98个网格员,共处理各类网格事件约4500件,办结率100%。

  二是充实“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作用。统筹“党员+人大代表+志愿者”队伍,在乡村振兴、防汛减灾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中心工作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东陂镇共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32支248人,今年以来共开展相关技能培训4期。

  三是用好帮扶协作共奏进行曲。黄埔区纪委监委等18个牵头组团帮扶单位与驻镇工作队累计筹措乡村振兴帮扶到镇资金2589万元,共实施了56个民生项目,有力推进了防返贫帮扶、镇村规划、水利设施、集中供水、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以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建设为契机,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明确中心镇规模结构和功能定位,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布局,引导产业、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赤膊房”外立面改造、污水收集支管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见效。以点带面细化“七个一”点位提升,辐射带动镇区面貌、农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提升。

  (二)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对东陂镇主干道沿线房屋、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做好镇区、西塘村、马头陂村等关键节点的景观设计、亮点提炼,着力打造一批精品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镇区面貌、农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整体提升。

  (三)打造经济发展“十亿元镇”。加快推动以腊味、花卉产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强化经济水平硬指标,吸引企业和人才向中心镇聚集,紧盯目标任务,争取补全短板弱项,助力东陂高质量发展。

  (四)全面优化镇域环境。以绿美生态建设为引领,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做到见缝插绿、见白植绿,坚持实施镇村“四旁”“五边”空地植绿增绿,提升东陂绿美水平。切实巩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和“六乱”整治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积极开展政企结对帮扶。继续利用牵头、组团单位现有的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黄埔区企业与东陂镇、企业“百企帮百村”活动。积极开展政企结对、项目对接活动,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镇村建设,聚焦美丽圩镇建设、农房建设和风貌提升,认真谋划帮扶项目库,优先建设一批群众急盼的公益建设项目,补齐圩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