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2024年共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9.28公顷,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粤北大地又添一抹绿色。
一、要素集聚保障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连州市对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项目实行要素保障“两优先”,即项目配套资金优先保障、人员力量优先保障,确保项目推进“加速度”。资金保障方面,在省级专项资金基础上,连州市本级配套足额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资金,兜底保障项目资金,为项目推进备足“粮草”;人员保障方面,成立矿山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工作专班,各有关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各司其职、合力攻坚,高效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确保年底前完成任务。
二、区域多位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连州市积极探索实践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项目区域“两同治”模式,一是山上山下同治,在山上开展地形整治、边坡修复、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在山下填筑沟壑、兴建生态挡墙、截排水沟,确保消除矿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控制水土流失;二是地上地下同治,地上通过客土、增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因地制宜种植油茶、竹柏等经济作物,地下采用截水沟、截水墙等工艺截流引流地下污染水体至地面生态水塘等进行减污治理。“同治”模式实现治理空间全覆盖,做到全域性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因地制宜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紧盯2024年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省下达任务面积3.24公顷、市下达任务面积8.25公顷,连州市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对我市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分类施策,分类确定生态修复方向,分类选择生态修复模式,实施“一图斑(矿山)一策”精准修复,通过开展动态检查、强化现场核查、严格验收销号等工作,共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面积9.28公顷,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
下一步连州市将持续加强监测监管,全面巩固矿山生态修复成果,推动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有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助力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连州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