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深化校地融合 赋能矫正新篇——连州市司法局携手广司警开展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主题宣传活动


来源:连州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5-07-16 16:27:47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之际,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及“双百行动”,深化“校地融合”育人实效,市司法局与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下称“广司警”)携手联动,通过系列法治教育讲座、基层普法宣传等多样化形式开展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民生温度的法治宣传活动,既提升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意识与改造质效,更让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迈上新台阶。1.jpg

  校地融合强机制 优势互补启新程

  社区矫正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是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对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抓手。《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在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对象合法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此次活动中,市司法局与广司警的深度联动,正是校地双方立足各自优势、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市司法局拥有丰富的基层司法行政经验,熟悉社区矫正一线需求;广司警则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积淀与专业师资力量,擅长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

  “校地联动是此次活动的核心特色。”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旨在通过优势互补,一方面系统总结《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我市的实践成效与创新经验,另一方面借助广司警的专业力量,让法律知识更精准地触达群众,让社区矫正工作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从活动策划到流程落地,广司警全程深度参与。法律系专家团队提前调研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实际,针对性设计讲座内容;师生志愿者主动对接基层需求,打磨普法宣传资料……校地双方的紧密协作,为活动注入了专业底色与实践活力。

  专家精研释法理 三维解读固根基

  系列法治教育讲座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广司警专家学者的深度参与,让讲座既具理论高度,又接实践地气。广司警法律系组织骨干教授、实务专家组成宣讲团,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矫治等关键议题,通过“法律条文+犯罪心理+典型案例”三维解读模式,深入剖析各类犯罪行为对社区安全、家庭幸福的潜在危害。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环节,专家们更是结合自身参与司法实践的经验,详细讲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评估、日常管理、教育帮扶、考核奖惩等全流程法律规定与操作规范,用生动案例阐释“什么是社区矫正”“矫正对象有哪些权利义务”“违反矫正规定会有什么后果”等问题,让在场的社区矫正对象、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深刻的理解。2.jpg

  “广司警专家的讲解既有法律条文的严谨性,又有实践案例的生动性,让我们对社区矫正的‘法治温度’有了全新认识。”参与讲座的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感慨道。

  先锋下沉消壁垒 精准普法聚共识

  普法宣传环节,广司警的专家团队与市司法局工作人员组成“普法先锋队”,以“专业+实践”的组合拳,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街头巷尾、深入社区楼栋。

  “普法先锋队”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宣传展台,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解读社区矫正制度,向周边群众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读本、小册子等宣传资料。面对群众的疑问,广司警专家结合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司法实践经验,耐心解答“社区矫正和监狱服刑有啥区别”“社区矫正对象能正常工作吗”等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消除群众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偏见与误解,引导社会各界以包容心态参与帮扶教育。3.jpg

  “这些警校的专家讲法实在又透彻,把我们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说明白了。”社区居民王阿姨拿着宣传册说,这场活动让她真切感受到“社区矫正不是‘不管不问’,而是‘严管厚爱’”。

  优势互补显成效 校地融合向深行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校地联动的强大合力。广司警发挥“专业智库”作用,为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优质的师资保障和创新的宣传思路,其设计的讲座内容,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市司法局则凭借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确保活动接地气、见实效,让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通过双方协同发力,活动不仅让社区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守法是回归社会的通行证”,更让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工作从“陌生”到“了解”、从“疑虑”到“支持”,为我市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发展营造了浓厚社会氛围。

  “与广司警的合作是‘1+1>2’的生动实践。”市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校地融合”机制。广司警将在社区矫正理论研究、人才培训等方面持续提供专业支持,市司法局则为广司警师生提供实践实训平台,共同探索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新模式,助力更多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为建设平安连州、法治连州贡献校地协同新力量。转存图片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