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建立和规范我中心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公共卫生风险隐患,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价,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二、依据
本制度依据《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卫办应急发[2012]11号)、《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试行)》(中疾控疾发[2012]35号)、《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卫监督发〔2010〕8号)》、《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及《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制定。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适用于我中心已开展的公共卫生监测和相关科研工作。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常规监测、应急监测和其他信息监测。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食品安全、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生物安全,以及其他信息如实验室检测发现的异常情况、媒体关注事件、投诉咨询等相关内容。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为保证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心成立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风险评估专家组,并建立风险评估联络员制度。各相关业务科室风险监测分工,风险评估分工:各业务科室根据监测情况,随时提供评估议题,可以由风险评估专家组,向相关部门提出风险评估专题评估任务。
1.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办公室、相关科室主任和应急办负责人组成(见附件2)。
2.中心风险评估专家组:由应急办管理,原则上由各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见附件3)。
3.风险评估联络员:由各相关科室所负责人指定(见附件4)。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审批风险评估报告,组织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2.风险评估专家组:参与风险评估工作,确定风险评估议题,提出风险预警建议。提出风险评估议题任务,双向来源:一是由相关科室形成报告,二是专家组提出相关提供报告。
3.公共卫生应急办:主要负责风险评估实施、协调、联络、后勤保障、风险评估报告的汇稿、报送和档案管理等;负责风险评估专家组的组织和管理。
4.各业务科室:识别和分析日常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发现的公共卫生风险隐患和异常情况(如常规和非常规监测中发现的异常或不明原因个案),提出风险评估议题,准备相关评估资料,负责本专业范围内议题的风险分析报告的撰写。
5.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风险评估信息的发布和预警。
6.风险评估联络员:负责向公共卫生应急办及时提交本科室的评估议题及议题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评估报告。
五、工作内容
(一)风险识别
各业务科室根据常规、其他信息监测和科研工作收集的信息、部门通报的信息、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地区)通报的信息等,对疾控中心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风险隐患开展风险识别和初步分析工作。具体业务分工如下:
公共卫生应急办主要负责自然灾害、重大(大型)活动卫生保障等公共卫生风险分析,参与重大传染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流行病科主要负责急性传染病类(包括新发传染病)、病媒传染病、寄生虫病类、地方病类、院内感染、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免规科主要负责免疫相关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公共卫生科主要负责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安全类、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职卫科主要负责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慢非科主要负责慢性非传染病、伤害等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艾滋病防治科负责艾滋病/HIV风险分析;
检验科主要参与传染病类、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环境卫生、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类等公共卫生风险分析;
(二)风险评估
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风险隐患的相关风险系统地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可归纳为计划和准备、实施、报告等三方面。计划和准备包括评估议题的确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人员确定、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等;实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提出风险管理(预警、控制措施等)建议;报告包括风险评估报告的撰写和报送等。
根据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风险评估工作分为快速情报筛查、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三种形式。主要采用专家会商法及风险矩阵法。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邀请检验检疫、气象、动物卫生等相关部门及重点地市专家进行常规和专题评估研讨。
1.快速情报筛查:主要由相关专业部门针对日常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热点事件开展快速评估工作,尤其是非常规监测中发现的异常信息。如需要进一步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则由相关部所提出评估议题,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工作。
2.日常风险评估
主要为季度风险评估。每季最后2周开展风险评估例会。主要是根据常规监测收集的信息、部门通报的信息、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地区)通报的信息等,对疾控中心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开展初步快速评估。建议各科室根据上月及既往监测情况确定本季度需要分析的病种或事件,主要考虑升幅较大、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种或媒体热点事件。每个病种或事件的分析主要包括疫情概况、评估结果、评估依据、防控措施建议。
3.专题风险评估
4.根据事件特点、信息获取情况及实际需要,可在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主要针对国内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大型活动等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项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具体的情形有:国、内外发生的可能对本辖区造成公共卫生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及事故灾难后可能引发的原生、次生和衍生的公共卫生危害;大型活动卫生应急保障中存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常规、应急和非常规监测中发现的可能导致公共卫生风险的事件或异常。
六、工作保障
(一)人员保障:各相关科室应指定专业人员定期开展风险监测与分析工作;指定风险评估联络员,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按时参加风险评估工作。
(二)经费保障:中心应确保有专项经费用于风险评估工作。
(三)奖惩措施:对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减轻公共卫生影响的部门及人员,中心应给予表彰奖励。未及时分析、通报风险监测信息和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而导致发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卫生事件,按照中心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七、其它
按照《公共卫生风险处置制度》,对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公共卫生风险隐患进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