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连阳地区首例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成功开展


来源:连州市卫生健康局 发布时间:2020-05-18 11:26:35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近日,连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功为一名脑梗塞的患者实施了连阳地区首例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使闭塞血管的血流明显改善。这一手术的顺利开展,成功填补了连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技术空白。

58岁的连山患者李叔(化名)在2019年出现了两次脑梗塞,主治医生曾建议其到上级医院行DSA检查,但因经济、路途遥远的问题患者及家属一直未能前去,出院后只是服药治疗,患者长期头晕、黑蠓不适。

在得知连州市人民医院引进了DSA设备,成功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和治疗后,2020年3月25日患者前来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极重度狭窄(次全闭塞)。患者反复头晕考虑与血管狭窄供血不足有关,有全脑缺血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再发严重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极高。

经过前期的评估,神经内科主任奉继运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内科介入组长、副主任医师杨新光教授会诊,为李叔制定了介入治疗方案。4月30日,杨新光教授与奉继运为患者成功实施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处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术后造影见支架贴壁良好,狭窄解除,左侧颈内动脉远端充盈良好,左侧大脑中动脉显影良好,提示闭塞的左侧颈内动脉再通,脑血流恢复正常,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减轻。

图片1.png

杨新光教授(右)与奉继运手术中


术前术后影像图片对比

图片2.png图片3.png


【延伸阅读】

神经介入技术中最基本的检查技术是脑血管造影检查,是明确诊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并可以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且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特点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凸显优势。

神经内科自2019年10月开展神经介入技术,到目前为止,共计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190余例、大脑中动脉球囊成形术3例、动脉内溶栓3例、动脉内机械取栓17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为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技术治疗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技术成熟,手术成功率高,能解决患者复杂疑难的病痛。与广州大型三甲医院神经介入技术国家级一流专家长期合作,有坚强的技术后盾,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目前,连州市人民医院全力创建卒中中心,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开辟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有效缩短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显著提升脑卒中的快速、精准、综合处置能力,为抢救大脑赢得先机。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

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规范化开展脑卒中诊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图片4.png

脑卒中发病黄金6小时,夜间难受莫要等天亮

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超过一定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即发生坏死,而发病后的6小时堪称黄金治疗时间窗。国际上也很早就提出了“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尽早到医院就诊和治疗。患者若能够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的6小时内果断及时就医治疗,将会为日后康复及预防再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请牢记中风1-2-0,快速识别脑中风

图片5.png


视物模糊、吐字不清,警惕中风袭来

中风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如果知道中风的前兆,当出现中风前兆的时候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是可以有效避免中风的,那么中风的前兆有哪些呢?

图片6.png

如何防控脑卒中?

目前国际公认的脑卒中防控措施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对危险因素的防控,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咨询地点:连州市人民医院住院部6楼神经内科

健康热线:0763-6612037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