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连州 > 社会生活 > 医疗保健

又是蚊子在作怪——黄热病


来源:连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发布时间:2016-04-06 15:06:24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3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在北京发现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以来,截至41日,我国境内已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查出6例黄热病患者,均为从非洲归国的输入性病例。当登革热、寨卡病毒等高热词语还在耳边萦绕不绝的时候又出现黄热病,黄热病是什么?怎么传染的?

什么是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在某些暴发疫情中病死率可高达20%40%

黄热病传播史长达5个世纪

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黄热病流行事件发生在1648年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1719世纪,黄热病通过交通运输、人员流动传入北美和欧洲。20世纪后,开始在中、南美洲及非洲形成地方性流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和南美洲的黄热病疫情暴发仍在持续。

黄热病是如何传播的?

黄热病是以发热、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黄热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主要是“埃及伊蚊”(一种中小型黑色蚊子,有银白色斑纹),它主要通过“人—埃及伊蚊—人”的方式流行。蚊子叮咬病人后,又去叮咬他人,就会发生传播。

感染黄热病会怎么样?

黄热病的潜伏期为36天,绝大部分感染者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可恢复,

但有些患者有可能发生高热、呕吐、黄疸、肝功能损伤、凝血障碍、休克。

如何预防黄热病?

目前,黄热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因此前往该地区的人有效的预防方法如下:

接种疫苗: 9月龄及以上人群,如果要到发生黄热病的国家去居住、旅行,建议接种1针黄热病疫苗。接种后710天可产生抗体,保护期可达3035年。

防蚊:做好个人防护,采取喷涂驱蚊剂、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做好家居及周边的卫生,翻盆倒罐清积水,让蚊子没有孶生地;家中使用纱窗、沙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目前有计划旅行或出差的人应尽量避免前往黄热病毒高发地区,如必须前往要做好防护,防止蚊子叮咬。

 

季节性流感高发 家长该如何应对

近期,各大医院急诊科、内科和儿科门诊的就诊人数持续增多,特别是小儿流感患者扎堆。流感潮来了,家长该怎么保护好孩子?

 

季节性流感类型有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以分成三个“帮派”:甲型(A)、乙型(B)、丙型(C),引起人们患病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会产生很多亚型,例如H1N1H3N2等。监测显示,当前流感病毒主要流向株为B型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

 

儿童老人是高发人群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都会传播流感,口鼻的分泌物则为感染物。病毒通常经由口腔、鼻腔或眼睛的黏膜进入身体里。

每当流感病毒蔓延时,一般人被传染的几率约在10%~20%,若是在人口稠密处则可能高达50%以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儿童是最容易受感染的人群,其次是老年人。

很多人以为得了流感就不会得第二次,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流感病毒会产生突变,即使曾经感染过流感的人,也可能对新变异的病毒不具免疫力而再次感染。

 

识别流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常出现食欲不振、倦怠、肌肉酸痛等发病前的征兆;第二阶段为已经感染流感,出现咳嗽、打噴嚏、流鼻水、喉咙痛等,约持续35天,还会伴随全身酸痛的症状;第三个阶段为发病持续,持续两周以上,仍出现咳嗽以及倦怠情形,如无适当治疗,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脑炎以及心包膜炎等。另外,约有25%的儿童会出现肠胃症状,如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痉挛,造成猝死意外。

 

流感的就医关键时刻

如果孩子的症状轻微,那么可以按照一般的感冒方式进行家庭护理:合理的退热处理、提供舒适凉爽的环境、保持心情愉快、多喝水等。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极度倦怠、全身肌肉酸痛、剧烈咳嗽、严重腹泻或脱水等,应当立即就医。此外,孩子若发热超过一周或反复发作,可能提示流感已经产生并发症,此时一定要再去医院就诊。

 

流感疫苗接种的禁忌

流感疫苗是一种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可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对于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12岁以下儿童只适合接种副作用较小的裂解病毒疫苗;8岁以下儿童第一次接种疫苗时,必须间隔至少一个月接种2次,以强化免疫增强作用。往后再接种疫苗的时候,就只需要再接种一剂。

但是,有少数人接种后,可能发生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倦怠的轻微反应,但一般均于接种后一两天内恢复,严重的副作用则极少发生。不过,对于已知对蛋白质或疫苗其他成分过敏、年龄 6个月以下,或过去注射流感疫苗曾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孩子,应不予接种。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