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连州 > 社会生活 > 医疗保健

秋季养生要旨


来源:连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发布时间:2018-09-05 10:09:34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中医经典科 颜芳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是指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是指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是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立秋节气就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然而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广东更是如此,“秋老虎”虽凶猛,但饮食起居却需要变化。

  初秋的“秋老虎”

  立秋节气以后,天气由热转凉,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南北方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有些地方到9月份才真正进入秋季,但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夜晚比较凉爽。由于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所以立秋后天气仍会出现高温天气。

  从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秋季养生——收敛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精神调养——安宁

  “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秋天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季起居——早卧早起

  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春捂秋冻”,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秋季饮食——酸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进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乘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顺应秋冬养阴,有利于阳气的收藏。

  秋季运动——谨防出汗过多

  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内藏,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在运动时,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另外运动后不适宜立刻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来源:广东卫生计生)

footer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