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连州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锋面低槽、南支槽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81.4mm。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及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5、6月开始减少。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该时段的主要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并影响连州,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连州,寒露风进入盛期,主要受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导致秋旱的发生。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常出现霜冻或冰冻,为全年最冷的时期。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暖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北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70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2.0mm,最多为2345.1mm(2015年),最少为929.0mm(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2023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影响
1.气温偏高,高温天气突出。
2023年平均气温20.5℃,较常年偏高0.5℃,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4日为39.0℃。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53天,较常年(39天)偏多14天。除9月、10月外各月气温均偏高,3月份气温显著偏高。7月共出现2次持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最强高温过程出现在7月9日至16日,为期8天的,过程最高气温39.0℃(7月15日)为年极端最高气温;最长高温过程出现在7月21日至29日,过程最高气温36.6℃(7月22日)。
2.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倒春寒”、“寒露风”天气。
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30日为-2.0℃,1月15-17日受寒潮影响,高寒山区(南风坳、新八村、潭岭、高山)出现雨夹雪或小雪、冻雨和冰冻天气,G537线南风坳和谭岭路段出现道路结冰。3月出现3次中等强度以上冷空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2至13日、17至19日和23至26日。前两次冷空气过程降温4到6℃,晴朗干燥为主,森林火险等级高。其中25至27日出现了为期3天的“倒春寒”天气(日平均气温≤12℃)。
4月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共出现6次冷空气过程,但强度普遍不强,其中中等强度以上的冷空气过程有2次,分别出现在4月21至24日(强)、4月29-30日(中等),每次过程均有切变南压配合,出现明显降温降水。
10月7日至9日,受弱冷空气和台风“小犬”外围环流影响,出现为期3天的“寒露风”天气。
11月29日至12月2日,受下半年第一场寒潮影响,24小时急降11℃,过程最低气温2.2℃,出现在2日晨(高寒山区最低-3.1℃),全市普降大雨局部暴雨,高寒山区出现冻雨、雨夹雪和冰冻天气,南风坳和二广高速九嶷山路段出现道路结冰,结冰厚度1到1.5cm。
12月16日至25日出现强寒潮天气过程,也是1978年以来12月份影响广东省的第二强冷空气过程,过程持续时间长达10天,各地平均气温普遍下降了14℃以上,高寒山区(南风坳、新八村、潭岭)出现降雪、冻雨和冰冻天气,G537线南风坳和谭岭路段出现道路结冰。
3.入汛偏早。
2023年,降雨量为1448.2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4.6%,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秋冬季节降水少,汛期出现持续大范围强降水,防汛压力大。2月15日至3月23日累计降水量仅11.7毫米,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同期最少,期间旱情迅速发展,大部分地区达到重度气象干旱。3月24日开汛,较常年偏早18天,由于前期干旱明显,该次过程没有出现明显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等。3月22日夜间到26日早晨,出现今年首场强对流和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冰雹明显”的特点,累计雨量134.7毫米,局地出现冰雹。
4.龙舟水前少后多,结束时间偏晚。
5月21日到6月21日,全市平均累计雨量88.9毫米,较常年偏少7成,是近71年以来第三少。6月22日夜间到26日受南支槽过境和切变线南压影响,我市出现了今年龙舟水期间最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出现大暴雨降水过程,全市过程平均雨量205.4毫米,连州观测站累计雨量247.8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田心林场为304.4毫米,其中6月22日夜间有雷雨大风天气伴随,局部地区出现8到9级大风,最大阵风9级(20.8m/s)出现在山塘。本次过程日最大降水出现在25日,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平均日雨量91.3毫米,最大日降水出现在大路边为137.7毫米,由于前期干旱,政府部门及早部署组织防御本次过程未出现明显洪涝灾害。
5.台风“苏拉”给我市带来明显降雨。
10月13日受台风“苏拉”减弱的低压和弱冷空气入侵影响,我市出现中雷雨,局部有暴雨和6级以上大风,最大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雨量均出现在星子服务区,分别是68.5mm和37.0mm。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连州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锋面低槽、南支槽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81.4mm。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及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5、6月开始减少。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该时段的主要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并影响连州,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连州,寒露风进入盛期,主要受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导致秋旱的发生。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常出现霜冻或冰冻,为全年最冷的时期。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暖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北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70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2.0mm,最多为2345.1mm(2015年),最少为929.0mm(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连州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锋面低槽、南支槽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81.4mm。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及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5、6月开始减少。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该时段的主要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并影响连州,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连州,寒露风进入盛期,主要受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导致秋旱的发生。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常出现霜冻或冰冻,为全年最冷的时期。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暖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北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70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2.0mm,最多为2345.1mm(2015年),最少为929.0mm(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连州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锋面低槽、南支槽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81.4mm。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及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5、6月开始减少。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该时段的主要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并影响连州,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连州,寒露风进入盛期,主要受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导致秋旱的发生。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常出现霜冻或冰冻,为全年最冷的时期。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暖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北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70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2.0mm,最多为2345.1mm(2015年),最少为929.0mm(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连州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锋面低槽、南支槽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81.4mm。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及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5、6月开始减少。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该时段的主要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并影响连州,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连州,寒露风进入盛期,主要受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导致秋旱的发生。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常出现霜冻或冰冻,为全年最冷的时期。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暖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北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69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2.0mm,最多为2345.1mm(2015年),最少为929.0mm(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盛行暖湿气流,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连州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锋面低槽、南支槽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81.4mm。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及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5、6月开始减少。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该时段的主要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并影响连州,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中等强度冷空气开始影响连州,寒露风进入盛期,主要受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导致秋旱的发生。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空气干燥、雨量稀少,常出现霜冻或冰冻,为全年最冷的时期。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暧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北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69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2.0mm,最多为2345.1mm(2015年),最少为929.0mm(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气候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逐渐往赤道移动,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静止锋低槽、脊后槽前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和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特别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281.4毫米。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受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7、8月开始减少,但降水量仍相对较多。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盛夏的主要天气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开始有冷空气影响,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小。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有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连州,陆地多为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常常导致秋旱的发生。秋季,寒露风进入盛期,热带气旋也较活跃。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以吹偏北风,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西风急流风速达到全年最大值。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北纬15°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冷空气到达时明显降温,为全年最冷的时期。连州市冬季是空气干燥、雨量稀少的季节。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暖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冬季,受冷高压脊控制,在天空晴朗的有利辐射条件下,常出现霜冻或冰冻。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68年)资料统计,连州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310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507.9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1625.1毫米,最多2345.1毫米(2015年),最少929.0毫米(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逐渐往赤道移动,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静止锋低槽、脊后槽前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和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特别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78.3毫米。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连州市主要受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7月、8月开始减少,但降水量仍相对较多。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盛夏的主要天气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开始有冷空气影响,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有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连州,陆地多为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常常导致秋旱的发生。秋季,寒露风进入盛期,热带气旋也较活跃。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以吹偏北风,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西风急流风速达到全年最大值。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冷空气到达时明显降温,为全年最冷的时期。连州市冬季是空气干燥、雨量稀少的季节。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暧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冬季,受冷高压脊控制,在天空晴朗的有利辐射条件下,常出现霜冻或冰冻。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65年)连州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08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6.8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为1624.9毫米,最多为2345.1毫米(2015年),最少为929.0毫米(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 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逐渐往赤道移动,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静止锋低槽、脊后槽前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和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特别5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78.3毫米。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连州市主要受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7月、8月开始减少,但降水量仍相对较多。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盛夏的主要天气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开始有冷空气影响,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 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有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连州,陆地多为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常常导致秋旱的发生。秋季,寒露风进入盛期,热带气旋也较活跃。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以吹偏北风,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 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西风急流风速达到全年最大值。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冷空气到达时明显降温,为全年最冷的时期。连州市冬季是空气干燥、雨量稀少的季节。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暧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冬季,受冷高压脊控制,在天空晴朗的有利辐射条件下,常出现霜冻或冰冻。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65年)连州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天,无霜期为308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06.8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雨量为1624.9毫米,最多为2345.1毫米(2015年),最少为929.0毫米(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连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半年(10月~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夏半年(4月~9月)盛行夏季风,主要是西南风。在东亚季风环流背景制约下,连州市冬季常吹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另外,由于地形(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暖迟、秋寒早”的山区气候特征。直接影响连州市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冬春季主要是极地大陆高压及其前沿的冷锋,夏秋季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台风)等。
春季,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往逐渐往赤道移动,气温时高时低,但总体气温逐步回升,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地面冷空气开始减弱,但仍有较明显冷空气南下影响。主要受弱变性冷高压脊、静止锋低槽、脊后槽前等天气系统控制。随着冷空气的减弱,暖湿气流的逐步加强,连州市降水逐渐增多。
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连州主要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多雨。冷空气势力减弱,仍有弱冷空气南下影响华南,但东移和变性很快,连州市主要受锋面、季风槽、西南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这些天气系统常常造成暴雨降水。5~6月,西南季风强盛,属于连州市的前汛期,特别5月份是降水最多的月份,历年月平均降水量达278.3毫米。该时期连州市多雷阵雨或局地性暴雨,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性明显。暴雨洪涝灾害多发生在该时段。7~8月,冷空气势力很弱,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前汛期结束,连州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连州市主要受热带天气系统登陆后的外围环流影响,降水量相对7、8月开始减少,但降水量仍相对较多。又因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较长,因此炎热是盛夏的主要天气特征。9月夏末,冷空气开始增强,开始有冷空气影响,主要受弱变性高压脊控制,热带气旋活动仍较频繁,寒露风开始影响连州。热带气旋(台风)是连州7~9月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特别是发生干旱的情况下,一次台风降水可使旱情缓和。台风对连州市的影响是利多弊小。但因连州市处于华南内陆,由于地形的阻挡作用,台风影响较少。
秋季,太阳高度角开始北移,副热带高压脊线南移,月平均气温开始下降。地面冷空气势力比夏末明显加强,有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连州,陆地多为冷高压脊控制。秋季降雨量锐减,常常导致秋旱的发生。秋季,寒露风进入盛期,热带气旋也较活跃。多数年份秋高气爽,也有少数年份多阴雨。进入11月大部分为冬季风所控制,以吹偏北风,天气晴朗、清凉,空气干燥为主要特征。
冬季,极涡明显加强,东亚大槽明显加深,且成为稳定性大槽,西风急流风速达到全年最大值。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脊线平均位置在15°N附近。地面冷空气爆发,连州市常受强冷高压脊控制。冷空气到达时明显降温,为全年最冷的时期。连州市冬季是空气干燥、雨量稀少的季节。北方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常与向大陆推进的海洋暧湿空气相遇,其锋面在广东中部来回摆动或对峙,造成连州市较长的低温阴雨天气,但降雨量仍较少。冬季,受冷高压脊控制,在天空晴朗的有利辐射条件下,常出现霜冻或冰冻。
连州市的温、光、水资源丰富,域内山地比平原气温低、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形成明显的山区立体气候,适宜不同生态型的作物生长,四季宜耕。根据历年资料统计(62年)本市的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2月10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2月10日,平均有霜日数11.5天,无霜期为308天,最长368天(2000年),最短268天(1976年),80%保证率的无霜期达275天;光能丰裕,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510.6小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总雨量:1609.3毫米,最多为2323.0毫米(2001年),最少为929.0毫米(1963年),雨季主要在4~6月,其次是7~9月,10~12月雨量最少,1~3月雨量开始增多。
【2014年连州市的气候概况】 2014年连州市天气气候的总体特征是:入汛急、暴雨多、气温高,局地洪涝较重,属于一般气候年景。全市平均气温19.9℃,较常年偏高0.2℃;年降水量1564.9毫米,较常年偏少3%;有4个台风登陆我省,接近常年;高温日数39天,较常年偏多10天;霜日19天,无霜期为295天。
【2014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影响 】
1.1月降水异常偏少:1月降雨量仅有1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3%。2.2月气温波动剧烈:2月1~6日春节假期,全市平均气温(16.4℃)为历史同期第3高值,较常年显著偏高7.2℃。2月上旬后期到下旬前期我市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平均气温(5.1℃)为历史同期最低,较常年偏低7.4℃;下旬中后期平均气温又回升到15.5℃,较常年同期偏高1.7℃,气温波动剧烈。高寒山区部分时间出现雨夹雪、冻雨和道路结冰天气。其中2月9~11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南风坳S114k327+ 500-k329+927、S114k326+000-k329+927路段,长3.927公里,路肩和路面中间有1厘米薄冰,影响行车安全。据统计:投入融雪剂洒布车车、除雪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5台班,运输车和工作车38台班,工业盐28吨,标志2套,防寨衣物70套,共投入23.8万元。供电部门没有出现因冰冻受损情况。
3.开汛早而急,前汛期暴雨多、局部灾害重 。2014年,开汛日为3月30日,较常年偏早6天。前汛期出现了8次强降水过程,暴雨(日降水量≥50.0mm)4日,其中5月17~18日和6月4~5日的两次强降水过程影响严重,给我市局部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情。5月17~18日,受西风波动、切变线和锋面低槽共同影响,我市出现了连续的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局部伴有冰雹、强降水和8级以上短时大风。全市平均降雨量为55.1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连州观测站131.4毫米。其中降雨量≥100毫米的站点有5个,≥50毫米的站点有14个。18日18时连江出现最高水位89.6米,我市龙坪镇、三水乡不同程度受灾,据初步统计:受灾人口3880人、受损农田1275亩、水利设施21处、堤围2处、矿场6间,直接总损失485万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70万元。5月21~23日受稳定少动的强降水云系影响,连州市九陂镇出现了大暴雨降水。据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统计(16日20时~18日20时)九陂镇录得最大降水量108.5毫米。6月4日8~23时,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连州市出现出现大雨局部暴雨的降水,4日08时~5日08时平均雨量为37.1毫米,其中西岸镇七村、东村等地遭遇强降雨引发山洪爆发,受灾严重。据统计:西岸镇、保安镇共4个村委会10个村庄4960人受灾,因洪水转移1324人,倒塌房屋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680亩,损坏小型水库1座、堤防45处530米、护岸41处、灌溉设施4处,直接经济损失827万元。8月12~13日受切变线和高空槽共同影响,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12日08时~13日08时平均降水57.8毫米,其中录得雨量较大的站点:观测站100.3毫米,保安127.3毫米,九陂107.5毫米,清水110.6毫米。由于雨强强,雨量多导致三水乡洛阳村和保安镇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农田受淹215亩,其中有蔬菜60亩;水利设施损坏2处共长18米,其中1处是良塘水圳长6米。冲垮无人居住泥砖房10间,损失20万元;水淹水浸房屋64间,1座桥梁受损,水渠被冲垮3处,共长800米,损失35万元,本次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62万元。
4.夏秋气温高,高温日数明显偏多 今年夏秋季(6月1日~11月30日)全市平均气温26.1℃,较常年同期偏高0.4℃。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为39天,较常年偏多10天。其中7月13日~7月17日、7月21日~7月25日、7月28日~8月1日出现3次高温过程。5.初台偏早,登陆个数正常,无明显影响。2014年共有3个台风和1个热带低压登陆我省,接近常年(3.7个),但都没有对我市造成灾害影响。其中今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热带风暴级)6月15日登陆汕头,是今年第一个登陆我省(我国)的台风,较多年平均偏早12天。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级)7月18日在徐闻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是建国以来登陆广东最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