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美 法 律 援 助 人
——记连州市西江镇法律援助工作站 唐上新
法律援助工作者,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尽己所能,无愧于心,如此而已。相信每位法律援助工作者心中,自有一把尺,孰是孰非,孰轻孰重,了然于心。而他们就像医生一样,救死扶伤,仁心仁术,为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抗争到底。他就是, 连州市西江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唐上新同志。
与许多法学科班出身的人不同,他是部队退役军人,深知“无规矩,不成方圆”,自1996年开始,他就加入连州市法律援助的大队伍,从基础开始学习法律知识并到政法大学进行深造,这一学就是21年,通过这样长久以来累积的经验,他独出庭,全力以赴,能言善辩,备受信赖,为需要者提供法律援助,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涉及劳动争议、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争夺抚养费等弱势群体需要帮助的各个方面。2012年在西江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担任站长以来,每天都有上门或者电话咨询法律知识的群众,他都认真负责的回答。2016年,西江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他的带领下,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近20件,接待群众法律援助咨询200余人次,近五年来,年办理法律援助案都不低于15件。他身处基层一线,面对的群众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进行调解,有的移交其他部门,有的必要时给予他们依法扶助的“温暖之手”,在连州市各个乡镇都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还记得2015年3月4日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辗转多处来到他办公室,眼神无助,步履蹒跚,咬字不清,只是模糊听到老人说是西江镇大田村村民,要一命偿一命,打官司等字眼。作为西江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的他立即联系了大田村委会村干部前来确认,并让村干部联系其家人过来了解情况,原来该老人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51岁)患有精神残疾二级,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49岁)在家务农无固定收入,老人的老伴是家里的主心骨。此次因交通事故身亡,虽然经交警大队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为不承担此事故责任,对方承担全部责任,但对方拒不赔偿,导致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更是无力支撑。听完案情介绍,作为站长的他内心是颤抖的。家庭的贫寒、法律知识的淡薄,使老人无法维护自身权益,现在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求经济补偿让一家人温饱的活下去。面对无助的老人和她的家人,作为法律援助站站长的他能做的就是运用法律知识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案件紧急事态严重,他立即给予其绿色通道在充分收集确凿的证据之后,最短时间内走法律援助程序并提交司法诉讼,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为受援人争取到了一定的赔偿金。宣判后老人及其家人给唐上新同志,特意带了当地土特产番薯以示感激,泪如雨下,站长看在眼里,暖在心中,委婉拒绝了礼品并将老人送回村里。
他专职无偿的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并带领工作站的其他成员一起投身该事业,在没有任何模式的情况下,边实践边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进规范化道路。仅仅今年就受理了20多宗法律援助案件,对于这份事业,他的认真,他的负责,他的人格魅力真的很让人折服,他依旧在为这份事业持续着。
2013年5月大批农民工被老板拖欠工资不发的劳资纠纷,2014年妇女遭受家庭暴力重伤的家庭纠纷,2016年的精神残疾患者被抛弃不给予抚养费的纠纷等等太多无奈又无助的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时常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影和弱势群体讨论案情,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又或许是因为日夜加班太过劳累,他的背影不在高大,却有着如兄如父的温暖。
如果说走上法律援助之路的最初动力,缘于职位与责任,那么,要真正推动法律援助行为的,则更多地需要勇气、爱心与坚持。谈起做法律援助的酸甜苦辣,他不由得感慨道:“勿忘初心、放得始终,初心易守,始终难坚,我工作尽责同时也获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温暖、敬重,这是一笔笔保贵的精神财富。”他相信,法律援助事业一定会是一片撑起弱者的蓝天,无论风雨,一起前行。
连 州 市 法 律 援 处
2017年6月23日